搜索
首页 作者

《江心寺》

谁把袈裟筑半峰,倚云楼阁打天钟。
东西塔上自分屿,风雨声中忽见龙。
隔岸愁吹孤戌角,归鸦寒立夕阳松。
旧时行殿成荒土,烟草萋萋暝色重。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寺庙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沧桑。 首先,诗中提到“谁把袈裟筑半峰”,这可能是在暗示这座寺庙是由某个僧人或团体建造的,袈裟是佛教僧人所穿的法衣,半峰的形状可能是对寺庙建筑的象征性描述。 “倚云楼阁打天钟”描绘了寺庙的高耸楼阁和宏大的钟声,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感觉。 “东西塔上自分屿,风雨声中忽见龙。”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东西塔代表了寺庙的历史,而风雨声和龙的出现增添了神秘和奇幻的元素。 “隔岸愁吹孤戌角,归鸦寒立夕阳松。”这两句描绘了寺庙的黄昏景色,通过对孤立的边疆角楼的笛声和归鸦在夕阳下的松树上的寒立,传达出一种凄凉和哀愁的感觉。 最后,“旧时行殿成荒土,烟草萋萋暝色重。”这两句揭示了历史的变迁,曾经的行殿已经变成了荒芜的土地,烟草在暮色中茂盛的生长,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和无尽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沧桑,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悲欢离合和历史的沉淀。
创作背景
**《江心寺》是宋朝诗人王十朋的作品,而非陈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王十朋赴京赶考,途经永嘉府,留宿江心屿上的中川寺(即江心寺)的经历有关。据说当时方丈见他衣衫破旧,故意为难,要求他补写寺门的楹联。王十朋随即写下“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的对联。方丈又进一步要求他作四句诗,每句都要有同一偏旁。王十朋便写下了《江心寺》这首诗:“浙海江深波浪流,心思恚想怨悲愁。客官宵定寒窗宿,达道逍遥远近游。”方丈看后,无懈可击,只好请他入房休息。
诗词关键字: 袈裟 楼阁 烟草
相关诗词
  • 1
    [唐]
    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
    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
    清冷池水灌园蔬,万物沧江心澹如。
    妻子欢同五株柳,云山老对一床书。
    昨日公车见三事,
  • 2
    [清]
    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
    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
    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 3
    [唐]
    西江中氵霝波四截,涌出一峰青堞土臬。
    外如削成中缺裂,阳气发生阴气结。
    是时炎天五六月,上有火云下冰雪。
    夜色晨光相荡沃,积翠流霞满坑谷。
    龙泓彻底沙布金,鸟道插云梯甃玉。
    架险凌虚随指顾,榱桷玲珑皆固护。
    斡流倒景不可窥,万仞千崖生跬步。
    日华重重上金榜,丹楹碧砌真珠网。
    此时天海风浪清,吴楚万家皆在掌。
    琼楼菌阁纷明媚,曲槛回轩深且邃。
    海鸟夜上珊瑚枝,江花晓落琉璃地。
    有时倒影沈江底,万状分明光似洗。
    不知水上有楼台,却就波中看闭启。
    舟人忘却江水深,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