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瑜小景二首》
远水望不极,断云低复连。 青山秋树屋,野渡夕阳船。 幽思沧洲上,归心白雁前。 异乡非隐地,聊欲寄林泉。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思乡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的诗。
首联“远水望不极,断云低复连”描绘了远处的景象,水天相接,云断水连,景色辽阔而深远,给人一种迷茫、怅惘之感。这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颔联“青山秋树屋,野渡夕阳船”则具体描绘了诗人的眼前景象:青山、秋树、屋舍、野渡、夕阳、船只,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表现出一种宁静、悠然的田园氛围。
颈联“幽思沧洲上,归心白雁前”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想象自己在沧洲(水边)的幽思生活,同时又对白雁南飞而引发的思乡之情。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暗示,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含蓄而深刻。
尾联“异乡非隐地,聊欲寄林泉”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愿望:他身处异乡,并非隐居之地,但他仍然渴望寄身于林泉之间,过上一种隐居的生活。这种渴望与无奈的矛盾情感,让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韵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远景、近景、情感表达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内心的情感寓于其中,使得这首诗既有景色的优美,又有情感的深沉。
|
创作背景
《赵仲瑜小景二首》是宋朝诗人陈某创作的一组诗。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取决于诗人陈某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体验和感悟,以及他对画家赵仲瑜画作的欣赏和理解。赵仲瑜的画作可能描绘了一些自然景色或者生活场景,这激发了陈某的创作灵感。
在中国古代,诗人和画家常常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陈某的《赵仲瑜小景二首》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他通过诗歌,可能对赵仲瑜的画作进行了描绘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可能因历史资料有限,无法准确得知。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或向专业人士请教。
相关诗词
-
蕉叶清新卷月明,田边苔井晚波生。
村姑汲水自来去,坐听青蛙断续鸣。
-
云气楼台,分一派、沧浪翠蓬。
开小景、玉盆寒浸,巧石盘松。
风送流花时过岸,浪摇晴练欲飞空。
算鲛宫、祗隔一红尘,无路通。
神女驾,凌晓风。
明月佩,响丁东。
对两蛾犹锁,怨绿烟中。
秋色未教飞尽雁,夕阳长是坠疏钟。
又一声、欸乃过前岩,移钓篷。
-
西风曾放蓝溪棹,月冷玉壶秋。
粼粼浅水,丝丝老柳,点点盟鸥。
翰林新画,云山古色,老我清愁。
淡烟浑似,以高祠下,七里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