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梅堂闲吟》
天公久不试铅华,尽把清香付此花。 白玉堂中春未动,等闲攀折野人家。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吟咏梅花的诗,从题目到内容,都充满了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首先,诗人在开头两句中指出,长久以来天公并没有给梅花一试身手的机会,梅花的美貌和清香却都交付给了这些花朵。这里的“试铅华”和“付此花”都是对梅花美丽和清香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梅花在白玉堂中静静绽放的景象。这里的“白玉堂”象征着高贵和华丽,而“春未动”则表达了梅花的耐寒和坚韧。这两句诗描绘了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最后,诗人用“等闲攀折野人家”来表达对梅花被随意采摘的痛惜之情。这里的“等闲”表示梅花被随意采摘的情况很常见,“野人家”则强调了梅花被采摘的对象是普通百姓家中的花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被随意破坏的痛心,同时也呼吁人们要尊重和爱护这些美丽的花朵。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通过描绘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的景象,诗人赞美了梅花的坚韧和耐寒,同时也呼吁人们要尊重和爱护这些美丽的花朵。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
|
创作背景
《赋梅堂闲吟》是宋朝诗人陈宓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朝的文化环境以及陈宓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有关。在宋朝,文人雅士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而梅花作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常常成为诗人描绘的对象。
对于陈宓来说,他可能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社会或者自然的理解和态度。诗中的“闲吟”二字,可能反映了他在创作这首诗时的心情和状态,也许是在闲暇之时,对梅花进行观赏和吟咏,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
相关诗词
-
影摇溪脚月犹冷,香满枝头雪未乾。
只为传家太清白,致令生子亦辛酸。
-
近竹幽妍映雪清,春痕消尽粉痕轻。
帐中半落临溪影,邃里横吹《出塞》声。
晓色动愁香宛宛,夜魂追梦玉盈盈。
扬州赋咏谁能继,唯有当时水部名。
¤
-
绿水红桥一路青,东风将雨染初成。
隔帘弄影捎飞燕,当座吹花趁语莺。
新月正笼陶令宅,淡烟斜拂亚夫营。
年年送别三春恨,肠断山阳笛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