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乞荆浩画》

六幅故牢健,知君恣笔踪。
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
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
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和欣赏诗人的书法技巧,以及他所绘制的山水画。通过对一幅画作的细致描绘,诗中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理解。 首句“六幅故牢健,知君恣笔踪。”是对画作的总体描述,诗人赞扬画作的纸张质量优良,笔触有力,显示出画家的精湛技艺。 “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这两句则表达了画作的具体特点,诗人认为这幅画并不需要大量的水景,而只需要两株松树就足够了。这里松树作为自然界的代表,体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和谐统一。 “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这两句描绘了松树所处的环境,树下有盘石为伴,天边有远山相映。这种对环境的描绘,既表现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画面以深远的意境。 “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最后两句是对画作的细节描写,诗人赞扬画家在岩石潮湿的地方巧妙地运用墨色,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这里诗人以墨色的运用来表现画面的质感,进一步突显了画家的艺术才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欣赏力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理解。诗人赞美画家的精湛技艺和巧妙构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与艺术和谐统一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乞荆浩画》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文学和艺术氛围,以及荆浩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密切相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文学和艺术繁荣,各种风格和流派并存。荆浩作为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备受推崇,时人常以得到他的画作为荣。 《乞荆浩画》是唐代诗人大愚创作的一首诗,内容描述了他向荆浩乞画的情景。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荆浩画作的欣赏和渴望,同时也体现了荆浩在当时的艺术地位和影响力。 了解《乞荆浩画》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诗的意境和内涵,感受唐代文学和艺术的魅力。
下一首
《琴》
诗词关键字: 盘石
相关诗词
  • 1
    [宋]
    渺渺山上山,隐隐树边树。
    鸡犬不闻声,居人在何处。
    扁舟载酒来相寻,古木苍苔一径深。
    白云不飞青山舞,谁悟荆生点笔心。
  • 2
    [宋]
    石苍苍,连峭峰,大山嵯峨云雾中。
    老松瘦树无笔踪,巧夺造化何能穷。
    古绢脆裂再黏续,气象一似高高嵩。
    上有荆浩字,特归翰林公。
    愿换廷圭一丸墨,谁言卖钱须青铜。
    范宽到老学未足,李成但得平远工。
    黄金白璧未为贵,丈人师臣无不通。
  • 3
    [宋]
    白云际天隅,峰峰争秀出。
    浩浩水石滩,归鸟时灭没。
    我欲茅三间,巢此重叠峰。
    我欲舟一叶,钓此苍茫中。
    君从何处得此石,千岩万壑在方尺。
    李成范宽格深秀,关仝荆浩骨峭特。
    殆非一人之所能,欲穷其源不可得。
    君言此物出零陵,远近来去皆天成。
    是中能著元次山,刻诗勒颂留孱颜。
    后来柳子曾作守,铭记摹写无遗闲。
    二子去后精魄在,文章散落水石间。
    鬼神往往窃余巧,戏弄笔墨留斑斑。
    赠我以作书砚屏,林风石月秋冷冷,萧斋静对如有聆。
    元子柳
大愚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