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桥》
横压惊波防没溺,当初元创是军机。 行人到此全无滞,一片江云踏欲飞。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江景的七言绝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敏锐观察。
首先,诗中描述了一个横压惊波的形象,这个形象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仿佛是在防备溺水的人们,显示出一种保护和关爱的情感。这个形象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江水的汹涌澎湃,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江水的敬畏和敬仰之情。
其次,诗人提到“当初元创是军机”,这似乎是在讲述这个横压惊波的形象是在最初的时候由军事策略创造出来的,以此来表现诗人的独特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欣赏,认为这些自然现象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智慧和意义。
最后,“行人到此全无滞,一片江云踏欲飞”,这两句诗描绘了行人在江边感受到的自由和畅快,没有滞留和束缚的感觉,仿佛是一片江云在脚下踏着想要飞起来。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景和表达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欣赏,展现了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向往。
|
创作背景
《浮桥》是唐朝诗人隐峦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应和唐朝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隐峦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代,文化艺术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诗歌作为当时的重要艺术形式,反映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同时,唐朝的交通运输业也相当发达,包括桥梁建设,这可能为《浮桥》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隐峦作为诗人,他的个人经历、见闻和感想都可能成为诗歌创作的源泉。他对浮桥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以及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都在《浮桥》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
总的来说,《浮桥》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唐朝的社会历史环境、隐峦的个人生活经历以及他对浮桥的特别关注和理解。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时代背景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答案。
相关诗词
-
河洛风烟壮市朝,送君飞凫去渐遥。
更思明年桃李月,花红柳绿宴浮桥。
-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
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
桂户雕梁连绮翼,虹梁绣柱映丹楹。
朝光欲动千门曙,丽日初照百花明。
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
二月桑津期结伴,三春淇水逐关情。
兰丛有意飞双蝶,柳叶无趣隐啼莺。
扇里细妆将夜并,风前独舞共花荣。
两鬟百万谁论价,一笑千金判是轻。
不为披图来侍寝,非因主第奉身迎。
羊车讵畏青门闭,兔月今宵照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