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郊寺》

红委墙阴花寂寂,翠滋亭角草纖纖。
风翻书叶常交案,雨压炉烟不过帘。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庭院中静谧而美好的景象。 首句“红委墙阴花寂寂”,红委,形容花朵凋谢零落,暗示季节已经进入初春或晚秋。墙阴,即墙边背光之处,是诗人目光所及之处,因此更能清晰地看到花叶的变化。花寂寂,则表现出花朵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独自凋零的寂寥之感。 第二句“翠滋亭角草纤纤”,翠滋亭,是诗人的观察点,也是他观察的对象。在亭角,青翠的草叶纤细而饱满地生长着,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草纤纤,不仅描绘出草叶的形态,也暗示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第三句“风翻书叶常交案”,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庭院的静态美与动态美相结合的景象。风翻书叶,表现出庭院的安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宁静。常交案,则描绘出风翻书叶的频率之高,进一步强调了庭院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一句“雨压炉烟不过帘”,雨压炉烟,描绘出雨势虽大,却不过帘的情景。这不仅表现出雨势的缓和,也暗示出庭院的宽敞与高远。诗人透过帘子欣赏着雨中的庭院,表现出他的闲适与自在。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庭院中静谧而美好的景象。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欣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宁静。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创作背景
《郊寺》是宋朝诗人木待问的一首诗。对于《郊寺》的创作背景,目前无法提供非常具体的信息,因为这首诗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相对较少。不过,一般来说,诗歌的创作背景通常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相关。木待问作为宋朝的诗人,他的诗歌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态以及他的个人感悟。 如果希望深入了解《郊寺》的创作背景,建议查阅与木待问及该诗相关的研究资料或文献,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