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夜泊歌邀明月,晓行帆送东风。 峨峨山殿衔碧,隐隐驿楼露红。 |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
晓庵法师的《十五日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个人经历有关。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目前无法给出准确的回答。不过,可以从诗句本身来推测一下。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桃花含着隔夜的新雨,柳丝带着淡淡的春烟,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这样的描写可能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对春天的感受。此外,诗句中的“十五日”可能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这个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也与诗歌的创作有关。
以上只是对一些可能的创作背景的推测,具体的背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
相关诗词
-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