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城楼》
春秋将绝书刘子,汉史虽终述武侯。 旧国不知遗烈在,我来偶作冶城楼。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春秋战国和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烈士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旧国的描绘,表现了对故国历史的感慨和思念。
首句“春秋将绝书刘子”,春秋将绝之际,孔子修《春秋》,为刘氏诸侯书其事,故云“书刘子”。此句诗意谓,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的事迹都湮没了,但孔子修《春秋》一事,却为后人留下了有关的记载。次句“汉史虽终述武侯”,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虽然汉朝的历史已经结束了,但武侯的事迹却被后人传颂千古。
第三句“旧国不知遗烈在”,诗人表达了对故国历史的感慨。旧国已逝,人们已经不知道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烈士的存在了。最后一句“我来偶作冶城楼”,诗人登高远眺,思绪万千,不禁感慨万千。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烈士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对故国历史的感慨和思念。诗人的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
创作背景
黄度的《冶城楼》是一首描绘风景并寄寓个人情感的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 地理位置和风景:诗中的“冶城楼”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地点,诗人黄度在那里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他穿着木屐悠闲地登上冶城楼,被那里的景色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和创作冲动。
2. 个人情感和经历:黄度本人在当时的宋朝有着一定的官职,可以说是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着作用。他感受到了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压力和责任。同时,他也有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在登上冶城楼时,他的这些情感得到了激发和释放,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总的来说,《冶城楼》的创作背景是诗人黄度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刻,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情感,对自然风景进行艺术加工和再现的结果。
相关诗词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
天宇何其旷,江城坐自拘。
层楼百馀尺,迢递在西隅。
暇日时登眺,荒郊临故都。
累累见陈迹,寂寂想雄图。
古往山川在,今来郡邑殊。
北疆虽入郑,东距岂防吴。
几代传荆国,当时敌陕郛。
上流空有处,中土复何虞。
枕席夷三峡,关梁豁五湖。
承平无异境,守隘莫论夫。
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端居向林薮,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憨,非如宁武愚。
今兹对南浦,乘雁与双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