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骆华分水岭诗》

莫言种木事平平,多少行人上玉京。
岂惮炎途依密荫,云天大芘尽蒙成。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种植树木的平凡行为的赞美,以及树木对行人的慷慨遮蔽。尽管种树看似平常,但它的影响却非常深远,为许多前往京城的人提供了阴凉。诗人以树木为比喻,赞美了那些平凡但有益的行为,它们默默地为人们提供了庇护,但往往被忽视。 首句“莫言种木事平平”,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论点,意在强调种树的重要性。次句“多少行人上玉京”则展示了树木的荫蔽对象,即那些前往京城的行人。 接着,诗人通过“岂惮炎途依密荫”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树木的阴凉对行人的重要性。最后一句“云天大芘尽蒙成”则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树木形成的如云天般广阔的庇护所,为行人提供了全面的遮蔽。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赞美种树之事,提倡了那些默默无闻但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创作背景
《和骆华分水岭诗》是宋朝诗人林致诚的一首诗,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地理背景:诗题中的“分水岭”可能是指自然地理中的山脉分水线,也可能是象征意义上的分水岭,代表着一种界限或者转折。 2. 社会背景:宋朝时期,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一些变革和转折,这首诗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或者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悟。 3. 个人背景:林致诚作为一位诗人,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思想或者人生哲理。 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因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诗词关键字: 云天 行人
相关诗词
  • 1
    [宋]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行得一尺,不如离却一寸。
    山高分水深,青天分白日。
  • 2
    [宋]
    出禁城西,湖光自别,唤醒两瞳。
    有画桥几处,通人南北,绿堤十里,分水西东。
    问柳旗亭,簇山梵所,空翠烟飞半淡浓。
    偏奇处,看笙歌千舫,泛绮罗宫。
    从容。
    莫问城中。
    是则是繁华九市通。
    奈一番雨过,沾衣泥黑,三竿日上,扑面尘红。
    那壁喧嚣,这边清丽,咫尺中间敻不同。
    休归去,便舣舟荷外,梦月眠风。
  • 3
    [宋]
    枫桥酒味胜官坊,随分红裙取次妆。
    月照乍圆新气象,僧闲不减旧风光。
    一桥地势横分水,两岸人家竞采桑。
    惟有塔铃太多管,笑人来往自玎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