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净豁持钵求度为说偈言》

一真不昧人中佛,五戒俱全俗里僧。
必待方袍与圆顶,维摩庞老又何曾。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一真不昧人中佛,五戒俱全俗里僧》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一位特殊僧人的赞美。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一位在世俗中修行,却又不失其佛性的僧人。 首句“一真不昧人中佛”,直接点明这位僧人的特质。这里的“一真不昧”可以理解为这位僧人内心深处的真实与纯洁,如同佛陀一般,他不受世俗的污染,保持着内心的清净。 第二句“五戒俱全俗里僧”中的“五戒”通常指的是佛教的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位僧人不仅在世俗中修行,而且严格遵守佛教的戒律,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 接下来的两句“必待方袍与圆顶,维摩庞老又何曾”,描绘了这位僧人的装扮和行为。这里的“方袍圆顶”是佛教僧侣的标志性装扮,代表着这位僧人的身份和修行成果。然而,即使他身着这样的装扮,他也从未追求过这种外在的形式,这与维摩庞老(传说中的一位高僧)的行为有何不同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在世俗中修行,坚守佛教戒律,不追求形式的高僧形象,表达了对这位僧人的赞美和敬仰。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真正的修行并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清净和品德的修炼。 最后,“又何曾”的疑问语气,更是强调了这位僧人的高尚品质和修行境界,使人对他产生深深的敬意。
诗词关键字: 五戒 圆顶 俱全
相关诗词
  • 1
    [宋]
    壶樽湛名酒,四散会朋交。
    黄菊虽未开,翠木亦已凋。
    驾言彼墟矣,佳处聊登高。
    山晴敛将夕,宇净豁层霄。
    迨我色笑同,息尔筋力劳。
    人情旱欲濡,来苏慰乾焦。
    傥然随运往,冥契彭泽陶。
    有花即重九,何必须今朝。
  • 2
    [宋]
    梵译千篇广,归心一念生。
    浮杯识海岸,持钵去王城。
    雨彴春莓滑,香盆漏叶轻。
    遥知守庵虎,先辨锡环声。
  • 3
    [宋]
    山堂漠漠开晓烟,何许大士当四筵。
    坐忘默识形骸外,持钵植杖风露前。
    老龙欲奋屡回首,於菟甚驯非畏鞭。
    小儿已解辨人我,抱头怖走成痴颠。
    岂知畏爱果何物,手里舍利空烛天。
    嗟余耳目更浅陋,喜欢获遇希有缘。
    神明泰定始一笑,摩挲粉墨心茫然。
    平生崔白画常见,邂逅入眼多弃捐。
    莫言人物斗奇崛,醉里落笔神助焉。
    汪公昔入魏帅幕,叹息钜壁围神仙。
    归寻十胥好东绢,恰有名手能摹传。
    提携万里到岭表,尤物自得高人怜。
    迩来劫火坏诸有,陪都正苦纷戈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