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关锁自周天》
关锁自周天。 升降循环三寸田。
不在嘘呵并数息,天然。 九转无亏火力全。
胎息漫流传。 要在阴阳不可偏。
呼吸吹嘘皆赖巽,绵绵。 妙在前弦与后弦。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它描绘了一种内在的、精神的转化过程。这里的“关锁自周天”可以理解为一种内在的循环或路径,可能指的是气息的流转或精神的旅程。而“升降循环三寸田”进一步描述了这种内在的、微妙的变化过程。这里的“三寸田”可能指的是丹田,一个在传统中国内功中常提及的概念,代表着生命的根源和力量的源泉。
“不在嘘呵并数息,天然。九转无亏火力全。”这几句诗强调了自然、和谐的重要性,而不是刻意为之。嘘呵和数息都是修行中的一些技巧,但真正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表面的技巧,而在于顺应自然,遵循内在的规律。这里的“九转无亏火力全”可以理解为内在的热量或能量完整无损,象征着精神的集中和力量的充沛。
“胎息漫流传。要在阴阳不可偏。”这两句诗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胎息指的是内在的呼吸,而阴阳则代表着对立又互补的两种力量。只有保持阴阳的平衡,才能使内在的气息流畅,使精神得到升华。
“呼吸吹嘘皆赖巽,绵绵。妙在前弦与后弦。”这里的“呼吸吹嘘”指的是内在的呼吸过程,“皆赖巽”则暗示着这个过程需要依赖于一种和谐、顺畅的状态。而“绵绵”则形容这种状态的持续和稳定。至于“妙在前弦与后弦”,则可以理解为呼吸过程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前后的连贯和协调,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内在的精神旅程,强调了自然、和谐、平衡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对生命内在微妙变化的赞美和敬畏。
|
创作背景
《南乡子·关锁自周天》是宋代诗人萧廷之创作的一首词。对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文献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对词的内容、风格和时代背景的分析,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
首先,从词的内容来看,它描绘了道家修炼的过程和境界,表现出对超脱世俗、天人合一的向往。这可能与宋代道教盛行,许多文人雅士对道教哲学和修行方法产生浓厚兴趣有关。萧廷之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创作出这首词。
其次,从时代背景来看,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思想活跃的时期,各种学术流派和文艺形式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也为萧廷之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测,《南乡子·关锁自周天》是萧廷之在宋代特有的文化背景下,结合自己对道教哲学的理解和体验,创作出的一首描绘修道过程和境界的词。
相关诗词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
-
瑞雪惊千里,同云暗九霄。
地疑明月夜,山似白云朝。
逐舞花光动,临歌扇影飘。
大周天阙路,今日海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