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菘圃》

林塘草村接江干,一日三回涉圃看。
柴户反关生事了,晚菘种尽雨漫漫。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生活的恬静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田园气息。诗中的每一句都生动描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 首句“林塘草村接江干,”展现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林木繁茂的池塘和草木丛生的村庄紧邻江边,诗人用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和谐自然的乡村风貌。 第二句“一日三回涉圃看,”则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一天之内多次穿越菜园,欣赏田园风光,这种平凡而又充实的生活细节,给人以深深的亲切感。 第三句“柴户反关生事了,”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朴素和宁静,柴门反关,生活琐事已然放下,给人一种安逸、宁静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乡村生活的单调和纯粹。 最后一句“晚菘种尽雨漫漫,”以晚菘种尽和漫漫细雨作为结尾,既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艰辛,又体现了大自然的韵律和节奏。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恬淡,同时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菘圃》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丰翔。创作背景可能如下:诗人丰翔在林塘边的草村中,看到一片与长江相连的荒地。他可能对这片荒地的景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者对种植晚菘的菜农生活有所感触,因此决定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丰翔描述了他一天三次涉园观赏的情景,以及柴户关闭、晚菘种完、细雨漫漫的生动画面。以上仅是推测,如果有更确切的创作背景资料,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诗词关键字: 生事
相关诗词
  • 1
    [唐]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
    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
    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
    先生结发憎俗徒,闭门不出动一纪。
    至今邻僧乞米送,仆忝县尹能不耻。
    俸钱供给公私余,时致薄少助祭祀。
    劝参留守谒大尹,言语才及辄掩耳。
    水北山人得名声,去年去作幕下士。
    水南山人又继往,鞍马仆从塞闾里。
    少室山人索价高,两以谏官征不起。
    彼皆刺口论世事,有力未免遭驱使。
    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穷终始。
    往年弄笔嘲同异,怪辞惊
  • 2
    [唐]
    五逢晬日今方见,置尔怀中自惘然。
    乍喜老身辞远役,翻悲一笑隔重泉。
    欲教针线娇难解,暂弄琴书性已便。
    还有蔡家残史籍,可能分与外人传。
  • 3
    [宋]
    定本无门,从何而入。
    坐断两头。
    中亦不立。
    没可把,绝承当,风来一阵芰荷香。
丰翔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