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校理梁同年子辅守彭门》
众万欣有旗,我兴渺无依。 轲雄去则久,道论何其衰。 味薄成抱恶,时趋化心低。 岂谓杳莽中,有子相嬉嬉。 君乃柏下铃,我乃松间丝。 河关两值遇,绸缪竟天姿。 直我我即敬,晓我我自思。 如何万里舟,忽去不可维。 频变觉情易,人远中自移。 持杯动孤影,秋风又凄其。 去日悬几许,重来傍衰迟。 浑浑皓首交,愿言固来兹。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人生感慨和友情珍视的情感。首先,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人世间的渺小和无依感,感叹世间的道理和英雄已经消逝。然后,他描述了与友人相遇的喜悦和珍贵,以柏树和松树为喻,展现了两人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个性。
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河关两值遇”表达了命运的巧合和相遇的珍贵,而“绸缪竟天姿”则表现了两人天生的缘分和天赋。同时,诗人也通过“持杯动孤影,秋风又凄其”等表达了人生的孤独和凄凉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抒情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
创作背景
**《送校理梁同年子辅守彭门》是宋朝诗人员兴宗的诗作**。创作背景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 **时代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学和诗词都有所发展。员兴宗作为宋代的文人,其创作必然受到当时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2. **人际关系背景**:标题中的“送校理梁同年子辅”表明这是员兴宗为送别友人梁子辅守赴彭门任职而写的诗。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与他们之间的友情和离别情怀有关。
3. **历史地理背景**:彭门,即彭城,是古代的军事重镇。梁子辅守被派去守彭门,这可能涉及一些历史或政治事件,这些也可能影响了员兴宗的诗作。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文化环境、员兴宗与梁子辅的友情关系,以及彭门的历史地理背景都有关系。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
相关诗词
-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
朅来青绮外,高在翠微先。
双凤蹇为阙,群龙俨若仙。
还知到玄圃,更是谒甘泉。
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
诡容纷入望,霁色宛成妍。
东极华阴践,西弥嶓冢连。
奔峰出岭外,瀑水落云边。
汉帝宫将苑,商君陌与阡。
林华铺近甸,烟霭绕晴川。
既庶仁斯及,分忧政已宣。
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
济济金门步,洋洋玉树篇。
徒歌虽有属,清越岂同年。
-
昔裴晋公,生甲辰岁,秉唐相钧。
向东都治第,才娱老眼,北门建节,又绊闲身。
燠馆花浓,凉台月淡,不记弓刀千骑尘。
谁堪羡,羡南塘居士,做散仙人。
南塘水向晴云。
三百树凤洲杨柳春。
有绿衣奏曲,金斜小雁,彩衣劝酒,玉跪双麟。
前后同年,逸劳异趣,中立翻成雌甲辰。
斯言也,是梅花说与,竹里山民。
-
艳福如斯也!
记年华,同年二百,君其少者。
刚是凤池骞翥后,又结鸳鸯香社。
看此去雕鞍宝马。
袍是烂银裳是锦,算美人名士真同嫁。
好花样,互相借。
淋漓史笔珊瑚架。
说催妆,新诗绮语,凡人传写,才子风流涂抹惯,莫把眉痕轻画。
当记取初三月夜。
欲问大罗天上事,恐小姑群婢同惊讶。
属郎语,声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