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哭友人故校书王君夷仲》

天台插天天一色,先生乃在山之侧。
拥书万卷日逍遥,户外绝无尘土客。
自跡诗书分战场,垂垂六甲皆科郎。
治言说尽万物理,亦有苦语原天荒。
保宁之军愤苛取,大夫回回军吏苦。
公来约束仗忠信,健儿三千胆如鼠。
倦游俯仰栖瀛洲,吏非散仙矧肯留。
金门间作林下语。
对之使我销百忧。
人皆病心公病膝,归卧轻舟江月夕。
君不见书剑只今谁访君,灵鹫萧萧墓三尺。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赞美与敬仰之情的诗,描绘了一位学识渊博、品性高洁、威严而又慈爱的先生。他身在天台之侧,拥书万卷,逍遥自在,户外绝无尘土之客,给人一种清高脱俗的感觉。 诗中通过描绘先生的学问渊博、诗书满腹的形象,表现了他对万物的理解,以及他谈吐中的深刻见解和苦心孤诣。同时,先生又有着威严的一面,他治理军队,约束士兵,使他们胆小如鼠,畏惧他的威严。 然而,先生却又并非冷漠无情之人,他对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对下属的怨言也能倾听。他的林下语,使人消除百忧,让人感到他的亲切和温暖。 但是,先生却有病心之病,膝痛之疾,让人感到他的身体状况并不太好。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沮丧,反而归卧轻舟,享受江月之美,表现了他的豁达和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先生的描绘,表现了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惋惜。先生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他的博学、威严、亲切和豁达,这是一首非常有感染力的诗。
创作背景
《哭友人故校书王君夷仲》是宋朝诗人员兴宗为了悼念他的朋友,也就是曾经的校书王夷仲而写的一首诗。员兴宗和王夷仲显然是深厚的朋友,因此王夷仲的去世给他带来了深深的悲痛。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亡友的深深怀念和哀痛。 对于更具体的创作背景,比如他们之间的交往故事,或者王夷仲去世的具体情况,由于历史记载有限,我们可能无法得知。但是,通过诗歌本身,我们可以感受到员兴宗对亡友的深深怀念和哀思。
诗词关键字: 间作 俯仰 垂垂
相关诗词
  • 1
    [近代]
    云间夏内史,束发便从军。
    江左龙飞误,华亭鹤唳闻。
    遗骸谁护惜?
    后死属王君。
    何日携鸡酒,相从义士坟。
  • 2
    [宋]
    范宽山头李成树,百年二老皆仙去。
    如今尺素留人间,纵有千金无博处。
    后人笔底工一家,声价随可喧中华。
    王君二妙聚一手,参以吟思游天涯。
    万晨江山才数幅,东抹西涂意先足。
    苍梢癞石相参差,风雨烟云在羁束。
    近时目贱耳反真,画图重旧不重新。
    名家翰墨未必贵,尘清赝本翻为珍。
    君提健笔来海外,山若玉簪江为带。
    朝昏变态焉可穷,笔未铺张心已会。
    岭南游者多诗人,见君作画应怜君。
    求我新诗写君画,终使李范声名分。
  • 3
    [明]
    八月凉风动双阙,嗷嗷旅雁云中发。
    遐飞远响激清音,刷羽振衣度上林。
    天边结字行难乱,风里传书力不任。
    讵意上林重毛色,抱奇区区不察识。
    凌寒不借一枝栖,能鸣转被单丝弋。
    逸志由来耻稻粱,归飞耿耿背金塘。
    水咽惊声疑箭落,月明避影怯弓伤。
    遥遥关路长辛苦,萧条为向南中土。
    地阔山空不畏人,沙明水暖聊鸣舞。
    少年才客有王君,把袂愁为失意分。
    南去祇应闻雁叫,临风好是泣离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