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姜山》

天风吹我登姜山,前岩后岩相封间。
已从积雨得深涧,更趁浮云同往还。
世外空青覆茅屋,屋外凉风吹紫竹。
挂冠何日赋归来,煮石篝灯洞中宿。
作品赏析
这首诗歌给人一种清新自然、超脱世俗的感觉。诗人以登姜山为引子,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与世隔绝,宁静致远的画卷。在诗歌的每一个部分,诗人都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来传达他的情感和观念。 首联“天风吹我登姜山,前岩后岩相封间”,这里用“天风”吹“我”登姜山,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仿佛诗人的精神风貌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前岩后岩相封间"描绘了姜山的地形地貌,展示了自然的壮丽景色。 颔联“已从积雨得深涧,更趁浮云同往还”,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积雨得深涧,浮云同往还,这些自然现象在诗人笔下显得有序而和谐,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颈联“世外空青覆茅屋,屋外凉风吹紫竹”,这里的“世外空青”和“屋外凉风”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气氛,而“茅屋”和“紫竹”则让人感觉到诗人的清廉自持和高雅情趣。 尾联“挂冠何日赋归来,煮石篝灯洞中宿”,这里的“挂冠何日赋归来”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淡泊,“煮石篝灯洞中宿”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内蕴,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歌的意境深远,让人在品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精神世界和大自然的和谐相融。
创作背景
**很抱歉,我不清楚宋代诗人任三杰的《姜山》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对这首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或者查找更多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才能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但是,一般来说,诗歌的创作背景通常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有关。因此,您可以尝试从这些因素入手,去理解和探索《姜山》的创作背景。
诗词关键字: 挂冠 深涧 往还
相关诗词
  • 1
    [宋]
    春山多少雨,染出碧云堆。
    岩冷溜常滴,人閒洞自开。
    摘花香入袖,题石笔黏苔。
    茅屋在何处,桃花流水来。
  • 2
    [宋]
    怪石崭岩势欲摧,洞门无锁昼常开。
    此心不合神明者,到此应知懒入来。
  • 3
    [宋]
    贯花签帙压车辕,惟子穷探到本源。
    听法鬼神环尘尾,质疑英俊集龙门。
    孤舟此日轻为别,尺素何时远见存?
    坐想文殊对摩诘,高谈无碍九河翻。
任三杰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