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水调歌头·夜永厌银烛》

夜永厌银烛,移步下堂坳。
秋风昨梦少年,高兴鹄成袍。
世上痴儿睡去,历历江山细数,孤鹘啸危巢。
地静未容去,门掩不妨敲。


转巍阑,低画桷,落寒梢。
南楼老子争似,短笛一椽茅。
无色界间长啸,不夜城中高卧,随意弄时嘲。
洗斝要更酌,为我问佳肴。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寂静、清冷、孤高的感觉,同时又透露出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内心的独白。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寂静的夜晚,独自在堂坳踱步,思考人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我寻求的境界。 首句“夜永厌银烛,移步下堂坳”描绘了深夜寂静,诗人厌倦了明亮的银烛,选择走下堂坳。这里的“厌”字用得恰到好处,表达了诗人对喧嚣、明亮的厌烦,同时也为后文的孤独、沉思铺垫。 “秋风昨梦少年,高兴鹄成袍”则通过秋风的象征,引出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思考,给人一种时间流逝、世事如梦的感觉。 “世上痴儿睡去,历历江山细数,孤鹘啸危巢”这几句则更显寂静,世上的纷扰都已睡去,只有诗人独自在夜色中细数江山,孤独的鹘在危巢中长啸。这里的“孤鹘啸危巢”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高傲。 “地静未容去,门掩不妨敲”则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中寻求交流和共鸣,但世界太过静谧,无人回应。 下阕“转巍阑,低画桷,落寒梢”通过描绘周围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清冷、寂静的氛围。而“南楼老子争似,短笛一椽茅”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自嘲和自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我寻求的态度。 最后的“无色界间长啸,不夜城中高卧,随意弄时嘲。洗斝要更酌,为我问佳肴”则是诗人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中,自我寻求、自我解嘲,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寂静的夜晚、独自的思考、内心的独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我寻求的境界。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夜永厌银烛》是宋朝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在宋朝,尤其是南宋时期,国家经常遭受外敌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这种历史背景对文人的心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词人通过创作来表达内心的苦闷和忧虑。 具体到李曾伯的这首词,它可能是在一个夜晚,作者独自一人,面对银烛,感到时间漫长、寂寞难耐的情况下写成的。词中通过对夜晚寂静、烛光黯淡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苦闷,同时也可能寓含了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忧虑。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诗词类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诗词关键字: 下堂 短笛 移步
相关诗词
  • 1
    [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
    [宋]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 3
    [宋]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