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水调歌头·问讯中秋月》

问讯中秋月,瞥见一眉弯。
婆娑桂影,今年又向桂林看。
蓬天桑弧初度,罗带玉簪旧识,俯仰十年间。
记得老坡语,颓景薄西山。
碧虚人,应笑我,已苍颜。
岁寒耿耿,不改惟有寸心丹。
目断风涛万里,梦绕烟霞一壑,老矣甚时闲。
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门关。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对中秋月色的描写和对自己的感慨。上片描写中秋月色,下片抒发自己的感情。通过月色和自己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句“问讯中秋月,瞥见一眉弯”通过问候月亮,瞥见眉月弯弯,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接着“婆娑桂影,今年又向桂林看”通过描绘桂花的婆娑树影,展现了秋天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 下片“蓬天桑弧初度,罗带玉簪旧识,俯仰十年间”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记得老坡语,颓景薄西山”则引用了苏轼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接着,“碧虚人,应笑我,已苍颜。岁寒耿耿,不改惟有寸心丹。”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龄渐长、容颜已老的感叹,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坚定和不变。 最后,“目断风涛万里,梦绕烟霞一壑,老矣甚时闲。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门关。”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甘平庸、仍想有所作为的内心追求。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中秋月色的描写和对自己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问讯中秋月》的创作背景与李曾伯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宋朝时期,国家繁荣富强,文化昌盛,中秋节作为传统的重要节日,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李曾伯创作了这首词,以表达他对中秋节的感慨和思考。 李曾伯本人是一位文学家和官员,他历任多地的地方官,对民生和社会有着深刻的了解。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借月抒怀,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融入词中,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厚内涵和独特风格的《水调歌头·问讯中秋月》。 综上所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李曾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是他在中秋节这个特殊日子里的感悟和表达。
诗词关键字: 旧识 玉簪 寸心
相关诗词
  • 1
    [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
    [宋]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 3
    [宋]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