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竹》

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
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
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栾。
此君引凤为龙日,耸节稍云直上看。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的竹子,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描绘了庭院的竹子,森疏玉质,给人一种清冷、高贵的感觉。“葱碧”形容竹子的颜色鲜艳、清新。整联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和颜色,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和吸引力。 颔联“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中,诗人用“翠筠”形容竹子的鲜嫩,同时用“湘娥泪”的典故表达竹子的悲伤之情。而下句则用“斑箨堪裁汉主冠”的典故,表达竹子的高贵和荣耀。整联通过用典,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形象和气质。 颈联“成韵含风已萧瑟,媚涟凝渌更檀栾。”中,诗人通过描绘竹子的声音和姿态,表达了竹子的优雅和韵味。“成韵含风”形容竹子的声响和风韵,“媚涟凝渌”则形容竹子的姿态和颜色。整联通过描绘竹子的声音和姿态,更加深入地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和魅力。 尾联“此君引凤为龙日,耸节稍云直上看。”中,诗人用“引凤为龙”的典故,表达竹子的高贵和神圣。同时用“耸节稍云”形容竹子的高耸和挺拔,表达了竹子的坚韧和向上精神。整联通过对竹子高贵、神圣气质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庭院中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之情。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竹子的形态、颜色、声音、姿态和气质,使读者对竹子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和印象。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王睿的《竹》是一首描绘竹子的诗,创作背景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可以从诗歌本身进行一些推测。 首先,竹子在唐代是一种受到文人雅士喜爱的植物,因其挺拔、坚韧、虚心等品质,成为了文人墨客常常歌咏的对象。因此,王睿写竹,可能是受到了当时文化背景的影响。 其次,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描绘了竹子的形态、色彩、质地等方面,同时也表达了竹子在风中萧瑟、流泪等情感。这可能说明王睿对竹子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感受,对其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和思考。 综上所述,王睿的《竹》可能是在唐代文化背景和对竹子的深入观察感悟下创作而成的。
上一首
《柳》
诗词关键字: 玉质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3
    [宋]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