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寒松耸拔倚苍岑,绿叶扶疏自结阴。 丁固梦时还有意,秦王封日岂无心。 常将正节栖孤鹤,不遣高枝宿众禽。 好是特凋群木后,护霜凌雪翠逾深。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寒松,高耸挺拔,伴随着苍茫的山峰,绿叶繁茂,自然形成了树荫。诗人通过寒松的形象,表现了坚韧不屈、傲立风霜的品质。
首联“寒松耸拔倚苍岑,绿叶扶疏自结阴”描绘了寒松的挺拔高耸,以及绿叶繁茂的景象。颔联“丁固梦时还有意,秦王封日岂无心”则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现了寒松的高尚品质。颈联“常将正节栖孤鹤,不遣高枝宿众禽”进一步描绘了寒松的孤高自许,以及不与众鸟为伍的傲骨。尾联“好是特凋群木后,护霜凌雪翠逾深”则表现了寒松在风霜雪雨中的坚韧不屈,翠绿更加深沉。
整首诗通过寒松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坚韧不屈、傲立风霜的精神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高尚品质、孤高自许的人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寒松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
创作背景
唐朝诗人王睿的《松》的创作背景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首先,松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常常被用来比喻坚韧、不屈不挠的品质。这首诗中,寒松耸拔、倚靠苍岑,绿叶扶疏、自结阴荫,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松树的形态和气质,表现出了对松树高尚品质的赞美。
其次,诗中提到了丁固梦松和秦王封松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与松树有关,表达了人们对松树的敬仰和神化。这也说明松树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推测,王睿的《松》可能是在对松树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社会文化背景的反映的背景下创作的。
相关诗词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阑静听瀟瀟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