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长平》

引轭方上牛,参旗正南举。
行行堠路明,忽在长平聚。
踟蹰念衰韩,不得守兹土。
嫁祸于赵国,移师与秦拒。
赵卒一以坑,秦兵肆攻取。
惜哉廉将军,制敌中见沮。
遂令锐头儿,残暴逾猛虎。
善战服上刑,赐剑非弱主。
咨尔头颅山,委命复何语。
作品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悲壮的战争场景,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首句“引轭方上牛,参旗正南举”描绘了出征的壮烈场面,战车牵引着战牛,参旗高高飘扬在南方。这里既展示了战争的磅礴气势,又暗示着一场惨烈的战斗即将展开。 接着,“行行堠路明,忽在长平聚”描述了军队行进的路线,以及突然在长平集结的情景。这里的“忽”字表现了战争的瞬息万变,让人感受到紧张而急促的氛围。 然后,“踟蹰念衰韩,不得守兹土。嫁祸于赵国,移师与秦拒。”诗人通过叙述历史典故,揭示了战争的起因和背景,表达了国家衰亡、领土沦丧的悲痛。 “赵卒一以坑,秦兵肆攻取。”这两句诗描绘了赵国士兵被坑杀,秦军肆意攻取的惨烈景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惜哉廉将军,制敌中见沮。”诗人对廉颇将军的英勇善战表示惋惜,他在制服敌军的过程中受到了阻挠。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英勇将领的敬仰和怀念。 “遂令锐头儿,残暴逾猛虎。”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秦军的凶猛和残暴,使战斗更加惨烈。 “善战服上刑,赐剑非弱主。”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战士们英勇抗敌的敬佩,同时也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即使是善于战斗的将士也难逃惩罚。 最后,“咨尔头颅山,委命复何语。”诗人以头颅山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战士们奋不顾身、英勇赴死的壮烈场面。这里的“委命”表达了将士们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担当。 整首诗通过叙述历史典故和描绘战争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壮烈,表达了诗人对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创作背景
**《长平》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军事冲突,发生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和秦国之间。这场战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常常咏叹的题材。谢肃在明朝末期,以长平之战为背景,创作了这首诗,通过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军事纷争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诗词关键字: 上刑 踟蹰 攻取
相关诗词
  • 1
    [清]
    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
    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
    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
    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
    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
    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
    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
    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
  • 2
    [唐]
    我行空碛,见沙之磷磷,与草之幂幂,半没胡儿磨剑石。
    当时洗剑血成川,至今草与沙皆赤。
    我因扣石问以言,水流呜咽幽草根,君宁独不怪阴磷?
    吹火荧荧又为碧,有鸟自称蜀帝魂。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叶满泪痕。
    请君先问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论。
    秦亡汉绝三十国,关山战死知何极。
    风飘雨洒水自流,此中有冤消不得。
    为之弹剑作哀吟,风沙四起云沈沈。
    满营战马嘶欲尽,毕昴不见胡天阴。
    东征曾吊长平苦,往往晴明独风雨。
    年移代去感精魂,空山月暗闻鼙鼓。
    秦坑赵卒四十万,未若
  • 3
    [元]
    听说娑婆无量苦。
    凶兵解散还屯聚。
    昨日为齐今日楚。
    更奴虏。
    乾坤毕竟归神武。
    赵括才疏空自许。
    强秦用间欺其主。
    四十万军生入土。
    悲前古。
    至今鬼哭长平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