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法门寺真身塔》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诗中的“众生瞻窣堵,回向大觉身”描述了人们向往、追求觉悟的过程,而“内顾六尺躯,一雨无诸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自省和清洗尘垢的渴望。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展现了人类追求真理、追求自我完善的心路历程。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珍视,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启示和共鸣。
综上所述,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值得仔细品味和欣赏。
|
创作背景
《礼法门寺真身塔》是宋朝诗人张问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法门寺和佛指舍利的发现有关。法门寺在陕西省宝鸡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在唐朝时,法门寺的佛指舍利被视为国家的瑰宝,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到了宋朝,虽然法门寺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处重要的佛教圣地。
张问在游览法门寺时,被寺庙的庄严神圣和佛指舍利的神奇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礼法门寺真身塔》。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和对舍利神秘力量的赞叹,同时也描绘了寺庙的宁静祥和的氛围。
综上所述,《礼法门寺真身塔》的创作背景与法门寺的历史和佛教文化有关,是张问在感受佛教神圣和舍利神秘力量后的诗歌创作。
相关诗词
-
一团臭肉。
千古迷人看不足。
万种狂心。
六道奔波浮更沉。
天真佛性。
昧了如何重显证。
宝范仙宗。
觉后凭君豁蔽蒙。
-
人间扰扰唯闲事,自见高人只有诗。
寂寞嵩峰云外寺,常多梦里过斋时。
城中听得新经论,却过关东说向人。
旧国门徒终日望,见时应是见真身。
-
洁志澄高塔,西南对海城。
一真虽有相,万法本无生。
梅雨侵窗冷,天风入海清。
临回慵更语,祖意自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