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朱明洞》

涧流一一抱峰回,面面林峦锦帐开。
我品洞天居第七,只应题作小蓬莱。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的诗,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这里我们一一进行赏析: 首句“涧流一一抱峰回”,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述了涧流环绕山峰的场景,一个“抱”字形象地描绘出涧流与山峰的亲近关系,同时“回”字也展现了涧流的蜿蜒曲折,整句诗让人仿佛能看见那自然和谐的山水画卷。 次句“面面林峦锦帐开”,此句视角广阔,用“面面”二字表现了山林的连绵无尽,而后用“锦帐开”的比喻描绘出树林的繁茂,犹如展开的锦绣帐篷,这句诗充满了对山林壮丽景色的赞美。 最后两句“我品洞天居第七,只应题作小蓬莱”,这里诗人用“洞天”形容自然景色的秀美,而“居第七”则表现了这处景色的地位并非最优,但即便如此,它依然可以称作“小蓬莱”,与传说中的仙境相媲美,这再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用词生动,比喻贴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超脱。
创作背景
**《题朱明洞》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政治动荡和金兵入侵有关**。具体来说,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受战争破坏。不久,汴京沦陷。诗人朱敦儒携带家人南逃,先后到达淮海地区、金陵、江西,最后南下广东,避难于南雄(今广东南雄县)。这首《题朱明洞》词是他在金兵南侵后的感时抒愤之作,大约写于建炎晚期(公元1129年—1130年)避难江南,舟行长江之时。他借古讽今,抒发了一腔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诗词关键字: 洞天
相关诗词
  • 1
    [宋]
    博大古真人,老聃关尹喜。
    独立万物表,长生乃余事。
    稚川差可近,倘有接物意。
    我顷登罗浮,物色恐相值。
    徘徊朱明洞,沙水自清驶。
    满把菖蒲根,叹息复弃置。
  • 2
    [宋]
    罗浮高万仞,下看扶桑卑。
    默坐朱明洞,玉池自生肥。
    从来性坦率,醉语漏天机。
    相逢莫相问,我不记吾谁。
  • 3
    [宋]
    人间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
    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朱明。
    (刘梦得有诗,记罗浮夜半见日事。
    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
    山有二石楼。
    今延祥寺在南楼下,朱明洞在冲虚观后,云是蓬莱第七洞天。
    )东坡之师抱仆老,真契早已交前生。
    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归耕。
    道华亦尝啖一枣,(唐永乐道士侯道华,窃食邓天师药仙去。
    永乐有无核枣,人不可得,道华独得之。
    予在岐下,亦尝得食一枚。
    )契虚正欲仇三彭。
    (唐僧契虚,遇人导游稚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