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墓》
登坛抛却钓鱼竿,庙食难酬一饭恩。 春老五陵佳气歇,近来谁复念王孙。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登坛抛竿钓鱼,但同时怀念着曾经的恩情和历史的变迁。整首诗散发着深沉的历史感和怀旧之情。
首句“登坛抛却钓鱼竿”,通过“登坛”和“抛却钓鱼竿”的动作,展示了一个人在高处,放下手中的事物,也许是在思考,也许是在寻找什么。这种场景给人一种沉思和追寻的感觉,引导读者思考这个人在寻找什么,放弃了什么。
第二句“庙食难酬一饭恩”,则引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于过去恩情的怀念和无法报答的感慨。这里的“庙食”指的是祭祀,“一饭恩”则是指过去的恩情。整句诗透露出一种怀旧和感恩的情感。
第三句“春老五陵佳气歇”,通过描绘春天的结束和五陵的佳气消散,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里的“五陵”指的是历史上的五个皇帝的陵墓,而“佳气歇”则暗示着这些历史遗迹的辉煌已经不再。
最后一句“近来谁复念王孙”,则进一步表达了对于过去的怀念和现在的遗忘。这里的“王孙”指的是历史上的贵族或英雄,而“近来谁复念”则表明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他们了。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登坛抛竿的人的思考,表达了对于历史、恩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呈现了人们对于过去的遗忘和怀旧之情。
|
创作背景
《漂母墓》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汉代初年的历史人物韩信和漂母的故事有关。漂母是在淮河边洗衣的老妇人,韩信年少落魄时,曾经在河边垂钓,因为饥饿难耐,漂母看他可怜,便连续数十天给他饭吃。韩信非常感激,发誓将来一定要报答她。后来,韩信功成名就,成为楚王,他回到故乡,找到漂母,赠予她千金,以报答当年的一饭之恩。
诗人李思衍在了解到这个历史故事后,深感其情感的厚重和人性的光辉,便创作了《漂母墓》这首诗,以此表达对漂母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一种人性的温暖和感恩之情。
相关诗词
-
短衣瘦马,望楚天空阔,碧云林杪。
野水孤城斜日里,犹忆那回曾到。
古木鸦啼,纸灰风起,飞入淮阴庙。
椎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何处漂母荒坟,清明落日,肠断王孙草。
鸟尽弓藏成底事,百事不如归好。
半夜钟声,五更鸡唱,南北行人老。
道傍杨柳,青青春又来了。
-
短衣瘦马,望楚天空阔,碧云林杪。
野水孤城斜日里,犹忆那回曾到。
古木鸦啼,纸灰风起,飞入淮阴庙。
椎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何处漂母荒坟,清明落日,肠断王孙草。
鸟尽弓藏成底事,百事不如归好。
半夜钟声,五更鸡唱,南北行人老。
道傍杨柳,青青春又来了。
-
芳菲那变易,年鬓自蹉跎。
室与千峰对,门唯二仲过。
宦情知己少,生事托人多。
草色微风长,莺声细雨和。
几时犹滞拙,终日望恩波。
纵欲论相报,无如漂母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