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雪窗》

先生原是山中客,仅能扬雄一区宅。
穷冬十日不出门,群玉峰前看三白。
谁将名字落人间,丹陛入对天开颜。
江城作牧多暇日,犹有余力穷跻攀。
膏肓不除泉石念,胜处何如眼中见。
四明风月岂无情,要是岁寒心不变。
晴檐初晃云母光,庭中已休雁鹜行。
玲珑元不碍达观,下视万物俱清凉。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中隐士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揭示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先生原是山中客,仅能扬雄一区宅”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山中隐士,仅能维持像扬雄一样的简朴生活。这里既有对山居生活的赞美,也有对简朴生活的自满。 接着,“穷冬十日不出门,群玉峰前看三白”描绘了冬季的寒冷,但主人公并不因此而感到无聊或寂寞,反而在群玉峰前欣赏雪景,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谁将名字落人间,丹陛入对天开颜”这两句揭示了主人公虽然隐居山中,但名声却传到了人间,甚至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这反映了主人公的才学和品德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江城作牧多暇日,犹有余力穷跻攀”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担任地方官时,虽然公务繁忙,但仍然有余力去攀登高峰,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膏肓不除泉石念,胜处何如眼中见”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即使病入膏肓,也无法消除对山泉石林的思念。 “四明风月岂无情,要是岁寒心不变”这两句以四明的风月为例,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然的忠诚和坚定,无论是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季,对自然的热爱都不变。 最后,“晴檐初晃云母光,庭中已休雁鹜行。玲珑元不碍达观,下视万物俱清凉”这四句描绘了主人公庭院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主人公达观的态度,下视万物都感到清凉,体现了对人生的超脱和豁达。 整首诗以山中隐士的生活为线索,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创作背景
很抱歉,暂时无法提供关于宋代诗人张孝伯的《雪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对这首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或者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才能了解其创作背景。不过,一般来说,诗歌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因素有关。
诗词关键字: 膏肓 不碍 云母
相关诗词
  • 1
    [宋]
    五色流苏不用垂,楮衾木枕更相宜。
    高眠但许留禅客,低唱应难着侍儿。
    白似雪窗微霁后,暖於酒力半醺时。
    蒲团静学观身法,岁晚工夫要自知。
  • 2
    [宋]
    黄金满籯富有余,一经教子金不如。
    君家有儿不肯娱,口诵七经随卷舒。
    渥洼从来产龙驹,鸑鷟乃是真凤雏。
    一朝过我父子俱,自称穷苦世为儒。
    雪窗夜映孙康书,春陇昼荷儿宽锄。
    翻然西入天子都,出门慷慨曳长裾。
    神童之科今有无,谈经射策皆壮夫。
    古来取士凡数涂,但愿一一令吹竽。
    甘罗相秦理不诬,世人看取掌中珠。
    折腰未便赋归欤,待君释褐还乡闾。
  • 3
    [宋]
    雪窗寒听孤灯灭。
    灭灯孤听寒窗雪。
    残漏惜衾闲。
    闲衾惜漏残。
    说时常恨别。
    别恨常时说。
    还不奈宵寒。
    寒宵奈不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