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视旱田赋呈上元簿杨明卿》

轮蹄旦旦风尘表,入眼群山青未了。
刺藤迎日子先红,荞麦得霜花渐老。
丛祠诡怪画村疃,古寺骞腾出林杪。
征衫多闪逐飞鸢,下担有时随宿鸟。
初晴得去恨迟迟,独夜不眠忧悄悄。
公如老骥暂伏枥,我类游鳞终屈沼。
一朝王事有期会,百里民情同探讨。
详於禹贡辨等级,明似离娄烛幽眇。
高依丘垅或微收,低近陂塘翻尽槁。
凶荒有数合均一,报应於中又分晓。
不能究实害非浅,傥使从宽恩岂小。
兹行到处欲春风,批放莫教分数少。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次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于自然、民生、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注。 首联“轮蹄旦旦风尘表,入眼群山青未了。”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漫长,以及眼前连绵不绝的山峦。颔联“刺藤迎日子先红,荞麦得霜花渐老。”则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刺藤和荞麦都经历了不同的生长阶段。 颈联“丛祠诡怪画村疃,古寺骞腾出林杪。”描绘了旅途中所遇到的奇特景象,丛祠和古寺在树林中显得神秘而壮观。接下来,“征衫多闪逐飞鸢,下担有时随宿鸟。”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寂寞,征衫破旧,行囊沉重,有时还要跟随飞鸟宿鸟前行。 然后,“初晴得去恨迟迟,独夜不眠忧悄悄。”表达了对于天气变化和孤独寂寞的忧虑。接着,“公如老骥暂伏枥,我类游鳞终屈沼。”用比喻表达了对于自己才华无法施展的苦闷。 最后,“一朝王事有期会,百里民情同探讨。”表达了对于公务和民情的关注和思考。“详於禹贡辨等级,明似离娄烛幽眇。”则展现了作者对于地理、历史的深厚学识和洞察力。“高依丘垅或微收,低近陂塘翻尽槁。”则描绘了自然灾害对于农田的影响。“凶荒有数合均一,报应於中又分晓。”表达了对于天灾人祸的无奈和对于因果报应的思考。“不能究实害非浅,傥使从宽恩岂小。”则呼吁宽以待人,减轻灾害带来的痛苦。“兹行到处欲春风,批放莫教分数少。”则表达了对于春风和生命力的渴望,以及对于社会公正和慷慨的呼吁。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生动,通过对自然、社会、人生等不同方面的描绘和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视旱田赋呈上元簿杨明卿》是张孝伯创作的一篇赋,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这篇赋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旱灾:当时,上元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田地干裂,庄稼枯萎,农民生活困苦。张孝伯亲眼目睹了灾区的惨状,深感同情和悲痛,因此创作了这篇赋。 2. 社会动荡:宋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张孝伯作为一位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因此通过这篇赋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综上所述,张孝伯的《视旱田赋呈上元簿杨明卿》是在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的关切和不满。
下一首
《裁衣》
诗词关键字: 飞鸢 陂塘 伏枥
相关诗词
  • 1
    [宋]
    输蹄旦旦风尘表,入眼群山青未了。
    刺藤迎日子先红,荞麦得霜花渐老。
    丛祠诡怪画村疃,古寺骞腾出林杪。
    征衫多次逐飞鸢,下檐有时随宿鸟。
    初晴得去恨迟迟,独夜不眠忧悄悄。
    公如老骥暂伏枥,我类游鳞终屈沼。
    一朝王事有期会,百里民情同探讨。
    详于禹贡辨等级,明似离娄烛幽眇。
    高依丘垄或微收,低近陂塘翻尽槁。
    凶荒有数合均一,报应于中又分晓。
    不能究实害非浅,倘使从宽恩岂小。
    兹行到处欲春风,批放莫教分数少。
  • 2
    [宋]
    桑舆金石交,既别十日雨。
    子舆裹饭来,一笑相告语。
    杨子果箪瓢,诸公不能举。
    傥可从我归,沙头驻鸣橹。
  • 3
    [宋]
    事随世滔滔,心欲自得得。
    杨君为己学,度越流辈百。
    坐扪故衣虱,垢袜春汗黑。
    睥睨纨袴儿,可饮三斗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