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二首)》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给人一种优美而又略带忧郁的感觉。整首诗的画面感十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情感。
首先,诗人以“杨柳遮大堤,游女往何处?”开篇,通过杨柳和游女的形象,描绘出春天的景象和气氛。杨柳是春天的代表,遮满了大堤,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游女的形象则给人一种优美而又神秘的感觉,令人想去探寻她的去处。这一开篇,既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又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其次,“云破棹歌寒,鸳鸯时飞去。”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的氛围。云破见晴,棹歌带寒,鸳鸯飞去,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另一面,即春寒料峭,万物复苏又变幻无常。同时,鸳鸯的飞去也暗含了诗人的某种忧郁或失落情绪。
整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诗人寄寓了对生活、爱情和社会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
创作背景
董少玉的《采莲曲(二首)》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诗人董少玉生活在明代,他曾在天宝前期应进士试,但未能如意,于是选择隐居在颍水、汝河之滨。这首诗是在他隐居期间创作的,通过描绘采莲的场景和人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些仕途失意的苦闷。
相关诗词
-
越女采莲秋水畔。
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
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
离愁引著江南岸。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