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书院侍父王应教》
书幌晴开紫桂间,朝来满座见青山。 茶烟织树微分缕,竹色依帘更着斑。 风散百花随仗下,天空双鹤带云还。 谈经昼永闻清宴,几席时时奉睿颜。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充满了自然与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首联“书幌晴开紫桂间,朝来满座见青山。”描绘了清晨阳光洒在书房的幌子上,透过幌子可以看到紫色的桂花在微风中摇曳。满座的人都能看到窗外的青山,这给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感觉。
颔联“茶烟织树微分缕,竹色依帘更着斑。”描绘了茶烟袅袅,穿过树枝间隙,微微分散。竹子的绿色映在窗帘上,形成斑驳的影子,进一步营造了清新雅致的气氛。
颈联“风散百花随仗下,天空双鹤带云还。”描绘了风吹散了百花,它们随着仪仗队飘落。天空中的双鹤带着云彩归来,这一联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尾联“谈经昼永闻清宴,几席时时奉睿颜。”描绘了人们在白天谈论经书,清宴的声音不时传来。几席上的人们时时侍奉在睿智的君主身旁,表达了诗人对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优美,用词简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同时,诗人的情感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创作背景
《勉学书院侍父王应教》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明朝的书院教育环境,以及诗人沈定王自身的经历和情感有关。明朝时期,书院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在文人学士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沈定王通过这首诗,描绘了他在勉学书院陪伴父亲王应教学习的场景,表达了对学问的渴望和对学府环境的赞美。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沈定王对师长教诲的感激之情。他通过对书院内的景象和氛围的细腻描写,如书幌晴开、紫桂间栽、朝来满座见青山等,营造出一种雅致、宁静的学习环境,进而抒发出对学问和知识的向往,以及对父亲悉心教导的感激。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明朝的书院教育、诗人沈定王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以及对师长教诲的感激之情紧密相关。
相关诗词
-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
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则知无不可,通变有馀地。
器宇溟渤宽,文锋镆铘利。
憧憧洛阳道,日夕皇华使。
二载出江亭,一心奉王事。
功成良可录,道在知无愧。
天府留香名,铨闱就明试。
赋诗皆旧友,攀辙多新吏。
彩服辞高堂,青袍拥征骑。
此行季春月,时物正鲜媚。
官柳阴相连,桃花色如醉。
长安想在目,前路遥仿佛。
落日看华山,关门逼青翠。
行襜稍已隔,结恋无能慰。
谁念尊酒间,裴回竹林意。
-
寒厅不知春,独立耿玉雪。
闭门愁永夜,置酒及明发。
忽惊庭户晓,未受烟雨没。
浮光风宛转,照影水方折。
鬓霜未易扫,眉斧真自伐。
惟当此花前,醉卧黄昏月。
-
闭不予者若能以韩干二散马易之者盖可许也复次前韵相如有家山,缥缈在眉绿。
谁云千里远,寄此一颦足。
平生锦绣肠,早岁藜苋腹。
従教四壁空,未遣两峰蹙。
吾今况衰病,义不忘樵牧。
逝将仇池石,归溯岷山渎。
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
故人诗相戒,妙语予所伏。
一篇独异论,三占従两卜。
群家画可数,天骥纷相逐。
风??掠原野,电尾梢涧谷。
君如许相易,是亦我所欲。
今朝安西守,来听阳关曲。
劝我留此峰,他日来不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