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寄成都宋推府》
关河西极目,山迥地连空。 乡思牵梅柳,家书托雁鸿。 繁云悬鸟道,瘴雾失蚕丛。 坐听鸣笳远,悠然慷慨中。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关河景色,表达乡思家情的诗。首联“关河西极目,山迥地连空”,以壮阔的关河景色开篇,一眼望去,关河直达天边,山脉连绵不断,空地广阔,展现出雄浑壮丽的自然风貌。
颔联“乡思牵梅柳,家书托雁鸿”,由景入情,表达了诗人的乡思之情。梅柳是家乡的景物,雁鸿则是家乡来信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深切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
颈联“繁云悬鸟道,瘴雾失蚕丛”,再次描绘自然景色,云层厚重,悬挂在天空,瘴雾弥漫,使得蚕丛都失去了方向。这两句诗既展示了自然的壮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尾联“坐听鸣笳远,悠然慷慨中”,以“坐听鸣笳”结束全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也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和慷慨。整首诗以景生情,以情入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的乡思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乡思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理解。
|
创作背景
《初秋寄成都宋推府》是明代诗人沈宣王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季节变化:诗题中的“初秋”表明诗歌创作于秋季,这是一个季节变化、气温逐渐降低的时期。这种季节的变化可能引发了诗人的某些情感,从而催生了这首诗。
2. 地理位置:诗题中提到了“成都”,这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诗人可能与成都的宋推府有某种联系或者对成都这个地方有特殊的情感,因此选择在成都作为诗歌的创作背景。
3. 人际交往:诗题中的“寄”字表明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寄给成都宋推府的。这可能意味着两人之间有一定的交往或友情,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宋推府的思念或关怀。
综上所述,《初秋寄成都宋推府》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季节变化、地理位置和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然而,由于缺乏更具体的史料和文献,我们无法确定这些猜测的准确性。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建议您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相关诗词
-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
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关恨蜀川。
归云已落涪江外,还雁应过洛水瀍。
洛水傍连帝城侧,帝宅层甍垂凤翼。
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
柳叶园花处处新,洛阳桃李应芳春。
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
此时离别那堪道,此日空床对芳沼。
芳沼徒游比目鱼,幽径还生拔心草。
流风回雪傥便娟,骥子鱼文实可怜。
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
莫言贫贱无人重,莫言富贵应须种。
绿珠犹得石崇怜,飞燕曾经汉皇宠。
良人何处醉纵横,直如循默守空名。
倒提新缣成慊慊,翻将故
-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