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诗(七首)》

跨流小阁两崖分,凉净能消劫火焚。
栗里徜徉惟密柳,敬亭还往信孤云。
洞猱窥果时防侮,野雀争花坐解纷。
独有游仙愁梦断,雨过滩吼枕中闻。
¤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且充满韵味的诗,展现了一幅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画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跨流小阁两崖分”描绘了诗人在跨越溪流的小阁上,两边是峭壁高耸,使人感到一种孤独而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气度。 “凉净能消劫火焚”一句,以“凉净”形容环境清幽,以“劫火焚”形容世间纷扰。诗人表达出在这样的清凉幽静的环境中,能够消解掉世间的纷扰和烦恼。 “栗里徜徉惟密柳,敬亭还往信孤云。”诗人在栗里的密柳中漫步,在敬亭山上往来,就像一片孤独的云。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 “洞猱窥果时防侮,野雀争花坐解纷。”这里的洞猱和野雀,是诗人对自然生态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物和自然的深入观察和理解。 最后的“独有游仙愁梦断,雨过滩吼枕中闻。”诗人以游仙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的超脱,而“愁梦断”则表现出他对现实的忧虑和苦闷。“雨过滩吼枕中闻”一句,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波澜。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自然和人文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苦闷。
创作背景
《诗(七首)》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董养河所处的时代背景,明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这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考;二是董养河个人的生活经历,他亲身经历了战乱和离乱之苦,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因此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思考。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诗词关键字: 游仙 徜徉 独有
相关诗词
  • 1
    [明]
    陈思王植赠友往祚颓已久,大业缅方新。
    仰视圣皇德,承胤为我亲。
    暇日荷休明,高馆集众宾。
    中厨列庖馔,水陆备鲜鳞。
    凉风起天末,皓月照秋旻。
    感此四海士,无言越与秦。
    共生盛明世,矫矫如凤麟。
    芳茵吐华烛,气蒸为烟云。
    酒行不停觞,循转犹车轮。
    挥毫赋诗篇,影落响必臻。
    泛泛邺河水,同为藩翰臣。
    忝承宗社寄,金圭积我身。
    管弦娱耳目,佳人世所珍。
    常恐远志促,有怀不及伸。
    愿同慷慨士,居处得依仁。
    庶以展节义,岁晏奉
  • 2
    [宋]
    区区敢计一身存,剥尽皮毛尚有根。
    有客款门歌慷慨,清负为我濯尘褌。
  • 3
    [宋]
    事已垂成虑正长,民风安得反醇庞。
    交征上下方旁午,何以为谋淑此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