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十三首》
强将不识鼓唇牙,胡语如何乱得华。 若使老萧皮有血,定应赶逐过流沙。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强势外力入侵中华文化的愤慨和抵抗之情。首句“强将不识鼓唇牙,胡语如何乱得华”描绘了强势的外来势力不懂中华文化,却妄图扰乱和侵蚀中华文化的图景。诗人通过“鼓唇牙”这个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外来势力对中华文化的无视和冲击。
第二句“若使老萧皮有血,定应赶逐过流沙”中,诗人通过假设一位有血性的老者(老萧皮)的存在,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侵略行为的坚决抵抗态度。老者定会奋起抵抗,将侵略者驱逐出境,使之越过荒凉的流沙。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中华文化受到外来势力侵扰的愤慨,同时也传达了中华民族坚决捍卫自己文化的决心和勇气。诗歌情感激昂,语言简练有力,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
创作背景
《颂古五十三首》是宋代诗僧释文礼创作的一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的诗歌传统有关。在佛教文化中,"颂古"是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用于表达佛教教义、弘扬佛法,或对佛教经典、故事进行赞美和颂扬。释文礼作为一位僧侣,他的《颂古五十三首》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此外,中国古代的诗歌传统也对释文礼的创作产生了影响。《颂古五十三首》可能受到了中国古代诗人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风格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释文礼自己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颂古五十三首》的创作背景涉及到佛教文化、中国古代诗歌传统以及释文礼个人的修行和感悟。
相关诗词
-
道泰时清才子贵,家肥国富小儿娇。
不因紫陌花开早,争见黄莺下柳条。
-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曾杀生,了无忌讳。
传言送语当风流,拈得口兮失却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