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
            
            
            
符札深投进玉函,琅琅震响穴难探。 隔凡不许游人到,一窦中藏万丈潭。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奇妙想象力和神秘色彩的诗。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藏在深洞之中的神秘世界,展现了自然的奇妙和神秘。
首句“符札深投进玉函”,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引入了主题。符札是古代的一种信物或文书,这里诗人形象地比喻深洞之口如同一个玉制的盒子,投入其中的东西如同符札,增加了洞的神秘感。
次句“琅琅震响穴难探”,描述了洞穴深处的声响和难以探寻的特点。琅琅震响,生动描绘了洞穴深处的神秘和不可知,同时也展现了洞穴的深远和广阔。
第三句“隔凡不许游人到”,进一步强调了洞穴的神秘和不可接近。诗人以“隔凡”形容洞穴之深,使得普通的游人无法到达,更加增添了洞穴的神秘色彩。
最后一句“一窦中藏万丈潭”,以惊人的想象力描绘了洞穴内部的景象。一窦之小与万丈潭之大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展现了洞穴的深邃和神秘。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神秘而深远的洞穴世界,展现了自然的奇妙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 
             
创作背景
  
 《大涤洞》是宋朝诗人王宗贤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大涤山有关,大涤山是道教圣地,据传为道士周思得、邓紫阳修道成仙之处。王宗贤游览此地,被大涤山的自然风光和道教文化所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在这首诗中,王宗贤描绘了大涤洞的奇丽景色,同时表达了对道士修仙的向往和对自然与道的崇敬。他运用生动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将自然景色与道教文化相结合,展现了诗歌的魅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辞典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灵山实秀德,仙圣杳难亲。
水溜空沿石,云扃不见人。
川原世上异,日月洞中春。
欲出虚无境,应修有待身。
                        
                         
                        
                                                    
                         
            
    
 
 - 
           
                        
                        
                        
                            
                            
                           天坛绝顶山,彷佛翠微间。
迹久苔纹碎,云根古木间。
丹成人已去,鹤驾未曾还。
犹有箫吹响,时时下旧山。
                        
                         
                        
                                                    
                         
            
    
 
 - 
           
                        
                        
                        
                            
                            
                           此时仙兴发,九锁访名峰。
玉洞昼飞鼠,石池春浴龙。
异人花外见,道士酒边逢。
余欲采芳茗,白云何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