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临江仙·柳外双旌斜照日》

柳外双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难留。
大江旁畔老诸侯。
举觞仍气概,觅句更风流。
迟暮不堪容易别,溪声为写离愁。
自从今日转船头。
他时扶杖叟,独立向沧洲。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感慨和离愁的别离场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柳外双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难留。”描绘了别离时的场景,柳树之外,双旌斜照在日光下,友人匆匆离去,难以挽留。这一描绘既具有生动的视觉效果,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不舍。 接下来,“大江旁畔老诸侯。举觞仍气概,觅句更风流。”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友人的形象,他是一位在大江旁的老诸侯,举杯饮酒时仍显得气概非凡,寻觅诗句时更显得风流潇洒。这些描绘凸显了友人的风度和气质。 然后,“迟暮不堪容易别,溪声为写离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衰老和别离的忧虑,迟暮之年难以承受轻易的别离,溪水的声音仿佛都在倾诉着离愁。这些描绘既具有感人的情感力量,又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深刻体悟。 最后,“自从今日转船头。他时扶杖叟,独立向沧洲。”诗人以未来的视角描绘了友人离去后的场景,自己将成为扶杖的老叟,独立面向沧洲。这些描绘既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离去的深深不舍。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生动,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创作背景
《临江仙·柳外双旌斜照日》是宋朝诗人刘一止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当时,宋朝正面临着外敌入侵、国家分裂的严峻形势,许多文人雅士都感受到了国家的危难和民族的忧患。在这种背景下,刘一止创作了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风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关切和思考。同时,词中也蕴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展现了其高尚的情操和文学才华。
诗词关键字: 斜照 去意 离愁
相关诗词
  • 1
    [清]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2
    [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戌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 3
    [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