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故山秋晚》
故山秋晚,叹萧萧华发,霜林同色。 崖谷题诗追旧赏,往往苍苔绿壁。 二士权奇,一翁衰病,努力攀筇屐。 佛香吹过,了知境是空寂。
别后风月佳时,拄颐何事,想东林遥碧。 小砑蛮笺惊秀句,天巧何曾雕刻。 倚马雄才,凌云逸气,路觉丹霄直。 三千牍就,看君归奏文石。 |
作品赏析
|
这首词是送别词,作者与友人相别,心生哀愁,感慨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流露出归隐山林之意。词的上片以景起兴,感叹年华易逝。“故山秋晚”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叹萧萧华发,霜林同色”一句,作者感叹自己白发萧萧,和霜林一样凄冷萧瑟。“崖谷题诗追旧赏,往往苍苔绿壁”二句,回忆往昔,作者与友人一同在崖壁题诗,追念旧日欢乐,而这些诗已经被青苔覆盖。“二士权奇,一翁衰病”三句,写友人与自己都已老去,但仍然努力攀登山峰。“佛香吹过,了知境是空寂”二句,以佛香暗喻生命的短暂,表达了人生无常,一切皆空的意境。下片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别后风月佳时”三句,写分别后每当风月佳时,作者就会想起远方的友人。“小砑蛮笺惊秀句,天巧何曾雕刻”二句,赞美友人的才华横溢,文章如天造地设一般美妙。“倚马雄才,凌云逸气,路觉丹霄直”三句,再次赞美友人的才华和英勇气概。“三千牍就,看君归奏文石”二句,祝愿友人能完成大业,早日归来。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人生的感慨。
|
创作背景
《念奴娇·故山秋晚》是宋朝刘一止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刘一止生活在宋高宗赵构统治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命运充满了危机和不确定性。同时,作者本人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坎坷,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这首词主要是以描写秋天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词中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渲染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从而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忧郁和思乡之情。
综上所述,《念奴娇·故山秋晚》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经历以及秋天的景色等因素。
相关诗词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