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游大涤假宿鸣玉馆成》

风动归云清,日落众山楚。
重来兴弥深,托宿此何所。
浪浪鸣玉泉,恍恍对床雨。
梦断身高低,尘劳深夜语。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深沉的夜晚,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沉感慨。 首联“风动归云清,日落众山楚”,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风动和日落,一动一静,归云清和众山楚,一清一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勾勒出了一幅广阔且壮丽的自然景象,既有风的动态美,又有云的静态美,更有日落的壮丽和群山的雄浑。 颔联“重来兴弥深,托宿此何所”,通过“重来”二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兴弥深”三字则表现了作者对景色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托宿此何所”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归宿的深沉思考。 颈联“浪浪鸣玉泉,恍恍对床雨”,这里运用了拟声词和叠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泉水声和雨声,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这个深夜的宁静和深沉。 尾联“梦断身高低,尘劳深夜语”,梦断之后,身高高低已经不再重要,尘世的烦恼和劳累在深夜的语境下也显得苍白无力。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对尘世烦恼的超脱。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归宿等问题的深沉感慨。
创作背景
《游大涤假宿鸣玉馆成》是宋朝诗人韩松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大涤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大涤山是道教圣地,鸣玉馆则是道观的一部分。韩松在游览大涤山时,在鸣玉馆留宿,受到了道士的热情款待。他被这里的自然景色和道教文化所吸引,因此创作了此诗。 此诗表达了韩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以及对人际情谊的珍视。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心境和情感。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古诗文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诗词关键字: 恍恍 日落 身高
相关诗词
  • 1
    [魏晋]
    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
    志意既放逸,赀财亦丰奢。
    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
    僮仆馀梁肉,婢妾蹈绫罗。
    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
    横簪刻玳瑁,长鞭错象牙。
    足下金鑮履,手中双莫邪。
    宾从焕络绎,侍御何芬葩。
    朝与金张期,暮宿许史家。
    甲笫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
    浮醪随觞转,素蚁自跳波。
    美女兴齐赵,妍唱出西巴。
    一顾倾城国,千金不足多。
    北里献
  • 2
    [唐]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 3
    [宋]
    故园今何有,犹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触。
    虽无朱栏拥,不见红尘辱。
    清风时一过,交戛响鸣玉。
    渊明避纷乱,归嗅东篱菊。
    嗟我独何为,弃此北窗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