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游洞霄宫》

玄冥相我作山行,卷却重阴放晓晴。
但见峰峦互扃锁,不见宫阙隐峥嵘。
云根洞穴篝灯入,井底波澜抚掌生。
唤客入山还送客,淙琤犹记石泉声。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山行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生之慨。 首联“玄冥相我作山行,卷却重阴放晓晴。”描绘了诗人与玄冥相伴,在卷起重重阴云后迎来晴朗的早晨,进行山行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变幻和神秘。 颔联“但见峰峦互扃锁,不见宫阙隐峥嵘。”描绘了群山连绵,峰峦交错,仿佛相互扃锁,而远处的宫阙则隐藏在巍峨的山峦之后,这一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工的渺小。 颈联“云根洞穴篝灯入,井底波澜抚掌生。”描绘了诗人进入云雾缭绕的山洞,点燃篝火探险,同时在深山井底观赏波澜壮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惊喜。 尾联“唤客入山还送客,淙琤犹记石泉声。”描绘了诗人招呼客人进入山林,送别时仍记得那清脆悦耳的石泉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留恋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自然的神秘、壮丽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人生中的离别、怀念等情感。诗人的笔触细腻、生动,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山行的艰辛和自然的美好。
创作背景
《游洞霄宫》是宋朝诗人韩松的一首诗。该诗描写了作者游览洞霄宫的所见所感。洞霄宫,道教宫观,在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大涤山洞霄山。据记载,洞霄宫历史悠久,且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三十四洞天,名为“大涤玄天”。 对于该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我们无法直接了解诗人创作时的具体情况。但是,可以推测,诗人可能在对自然、道教文化或者历史遗迹有所感悟的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洞霄宫美景的赞美,对道教文化的理解,或者对历史的缅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如需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诗歌解析或历史背景资料。
诗词关键字: 抚掌 宫阙 送客
相关诗词
  • 1
    [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 2
    [宋]
    积藓青逾一寸痕,山灵守护几千春。
    长藤横系岩边木,何日重来挂葛巾。
  • 3
    [宋]
    乱山倚伏龙蛇蟠,苍藤古木门径寒。
    蕊宫潭潭列万础,碧楼朱户参云端。
    吾闻上界足官府,谪下名山作仙侣。
    我来寻仙访泉石,落日浮云随杖屦。
    道士邓君吾故人,汲泉煮茗慰酸辛。
    笑谈未厌樵柯烂,回首人间五百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