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夜静山寒渐透衣,旋煨松火拥炉围。 忽听竹外篱门响,知是小童买酒归。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寒冷的夜晚,诗人围着火炉取暖,忽然听到篱笆门外的响声,知道是小童买酒归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中的孤独、期待和喜悦之情。
首句“夜静山寒渐透衣”中,“夜静”二字直接点明了时间,同时也渲染出一种寂静的氛围。“山寒”则表现出天气的寒冷,而“渐透衣”三字更是将这种寒意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刺骨的寒意。
次句“旋煨松火拥炉围”,诗人在寒夜中点燃松火,围着火炉取暖。一个“拥”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于温暖的渴望和依赖。
末两句“忽听竹外篱门响,知是小童买酒归”,诗人通过“忽听”二字,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篱笆门外。接下来的“知是小童买酒归”,则表现了诗人的期待和喜悦之情。小童的归来,打破了夜的寂静,也给这个寒冷的夜晚带来了一丝活力和暖意。
整首诗以寒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中的孤独、期待和喜悦之情。同时,也表现了生活的点滴温馨和人情味。
|
创作背景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诗歌,而非宋朝的冯坦。杜甫的《绝句》创作背景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这组诗歌写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安史之乱刚刚平息,国家尚未恢复元气,人民生活困苦。杜甫在漂泊西南期间,亲眼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内心深感忧虑。
《绝句》共四首,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这些诗歌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所以,冯坦与《绝句》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可能是存在误解或混淆。
相关诗词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