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云》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云起的画卷,展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变幻。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给人以美感。
首句“山腰一抹云”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山腰上轻云缭绕的景象,既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又引发了人们对云雾起源的好奇心。
第二句“云起知何处”提问云雾涌起的地方,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之心。
第三句“争渡小桥寻”中的“争渡”二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急于寻找云源的决心,而“小桥”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间景象,与云起的云涌形成对比。
最后一句“天风又吹去”表达了自然之力的伟大与无常,同时也展示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尊崇。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云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天气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探索精神。诗中的意象生动,语言流畅,韵律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
创作背景
**《咏云》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冯坦对自然景观云的观察和感悟,二则是受到唐代诗人元稹同名作品《咏云》的影响。他借鉴了元稹的诗歌,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艺术加工,创作了这首诗歌,以表达他对云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1]^。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咏云》的创作背景。
相关诗词
-
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
带月绮罗映,从风枝叶敷。
参差过层阁,倏忽下苍梧。
因风望既远,安得久踟蹰。
-
霭霭纷纷不可穷,戛笙歌处尽随龙。
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
呈瑞每闻开丽色,避风仍见挂乔松。
怜君翠染双蝉鬓,镜里朝朝近玉容。
-
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
随风乱鸟翅,泛水结鱼鳞。
布叶疑临夏,开花讵待春。
愿得承嘉景,无令掩桂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