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竹韵》
箨粉飘零干拂檐,午阴比似旧时添。 栖留薄雾生秋意,勾引清风涤夏炎。 弱质自同诗骨瘦,新竿也学舞腰纖。 丁宁养就化龙杖,休劈轻丝织绣帘。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竹子在风中的姿态和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箨粉飘零干拂檐,午阴比似旧时添。”描绘了竹子上的箨粉飘落,竹竿轻轻拂着屋檐,中午的阴影比过去更浓重了。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优美的氛围。
颔联“栖留薄雾生秋意,勾引清风涤夏炎。”进一步描述了竹子在风中的姿态,雾气缭绕,清风徐来,让人感觉秋天的凉意,消除了夏天的炎热。这一联通过描绘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
颈联“弱质自同诗骨瘦,新竿也学舞腰纖。”中,诗人用“弱质”形容竹子的纤细,同时将它与诗歌中的“诗骨”相比,表现出竹子的独特韵味。而“新竿也学舞腰纖”则进一步描绘了竹子在风中的摇曳多姿。
尾联“丁宁养就化龙杖,休劈轻丝织绣帘。”则是诗人对竹子的期许和祝愿,希望竹子能够长成蛟龙般的杖,而不要轻易被劈成细丝织成绣帘。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好和生命的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期许。
|
创作背景
**《次新竹韵》是宋朝诗人万俟绍之所作,创作背景可能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具体创作背景可以参考以下两点:
1. 时代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作为当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同时,宋朝也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先后经历了战乱、外族入侵等灾难,这些社会背景都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影响。
2. 个人经历:万俟绍之作为宋朝的诗人,他的个人经历、情感世界和人生观等都可能对《次新竹韵》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他可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人生意义,或者反映社会现象。
综上所述,《次新竹韵》的创作背景可能是由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共同塑造的。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创作背景,可以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
相关诗词
-
一旱经春夏已半,好雨通宵晓未收。
气爽暂令多病喜,来迟未解老葨忧。
力耕仅足公家取,遗秉休违寡妇求。
时向林间数新竹,箨龙腾上欲迎秋。
-
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
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彼苍何暧昧,薄劣翻居后。
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
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
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
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
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
蚁斗声犹在,鸮灾道已穷。
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
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
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
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
上智本
-
天卷残云,漏传高阁,数点萤流花径。
立尽屏山无语,新竹高槐,乱筛清影。
看画扇,罗衫上,光凝月华冷。
夜初永。
问萧娘、近来憔悴,思往事、对景顿成追省。
低转玉绳飞,淡金波、银汉犹耿。
簟展湘纹,向珊瑚、不觉清倦。
任钗横鬓乱,慵自起来偷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