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庵四首》
洞底草蒲绿作坡,松根况有茯苓多。 自能饱饭太平日,不学式微歌浩歌。 |
作品赏析
|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自然和谐、资源丰富的洞穴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满足和自我修养的追求。
以下是对诗句的具体分析:
首句“洞底草蒲绿作坡”,描绘了洞穴底部的景象,草蒲绿油油的,形成了一个个斜坡。这个描绘既生动又形象,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洞穴的生机与活力。
次句“松根况有茯苓多”,松树的根部竟然有很多的茯苓。这进一步描绘了洞穴的丰富资源,同时也暗示了这个地方的自然和谐,松树和茯苓在这里共同生长。
末两句“自能饱饭太平日,不学式微歌浩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满足态度。在这个和平的日子里,能够自给自足,饱食终日,因此不需要学习那些式微的歌谣,唱出悲壮的歌曲。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也体现了他的自我修养和追求。
通过这四句诗,诗人将读者带到了一个宁静、自然、和谐的洞穴世界,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全诗语言生动,意象鲜明,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
创作背景
**《白云庵四首》是宋代的逍遥子所作的一组诗,创作背景与北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学派争端有关**。当时,北宋新旧两党争斗激烈,连太学这样的学术场所也成为了两党争斗的场地。在逍遥子进入太学之前,有一位名叫虞藩的太学生因上报太学授课不公而引发了一场大案,导致许多旧党成员被流放或关进大牢,新党成为太学的主导。因此,逍遥子所处的环境十分恶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白云庵四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这种争斗和不安定环境的感慨和思索。
相关诗词
-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