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涉及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话题,即和戎政策和亲征的决策。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和戎政策的不同看法,认为亲征才是上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平只道和戎功第一”中,诗人指出当时社会普遍认为和戎政策是功绩最大的,人们只知道和平是通过和戎政策实现的。这里的“平只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看法,而“和戎功第一”则突出了和戎政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这一层面上,他在第二句“不知上策在亲征”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和亲征相比,和戎政策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亲征意味着皇帝亲自率军出征,表明了国家对战争的重视和决心,同时也能提高士气,振奋人心。
通过这两句诗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和戎政策的质疑和批评,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亲征的推崇。他以一种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出发了对和戎政策和亲征决策的探讨,表达了诗人的独立思考和见解。
|
创作背景
**《句》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以及邵博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有关**。具体创作背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 社会环境: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雅士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邵博身为宋人,自然也受到了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
2. 个人生活经历:邵博在生活中可能遭遇了各种悲欢离合、荣辱兴衰,这些经历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反映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3. 思想感情:邵博的诗歌可能还受到了他个人的思想感情的影响。他对自然、人生、友情等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慨,这些都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综上所述,《句》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社会文化环境、邵博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相关诗词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