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陪邑大夫登西岘峰》

晴暾发轻暑,惠风荡敏林。
驱车青郊路,举趾西山岑。
随流玩回转,就阴便清深。
子规续哀响,食庚流好音。
侧径既窈窕,层岩亦岖嵌。
石泉清潄琼瑶,松风璆琳,云间涉虚旷,恍若韶沪临。
水乐名其亭,上有坡仙吟。
泉甘沦新茗,芹香侑清斟。
攀跻岂不劳,景胜忘所任。
夕阳忽在山,清兴浩难禁。
山灵应有约,何时重来寻。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内心感受的诗歌。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人生的思考。 首句“晴暾发轻暑,惠风荡敏林。”描绘了初夏的景象,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树木繁茂。接着“驱车青郊路,举趾西山岑。”一句,表达了作者驱车漫游在青翠的郊外,攀登西山的情景。随着诗人步伐的移动,景色也随之变化,溪流回旋,树荫清深。 在诗人耳中,子规的哀鸣和食庚的好音交织成美妙的音乐。他走在曲折的小径和崎岖的山岩上,清泉漱石,松风璆琳,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在如此美景之中,诗人不禁陶醉,忘记了攀登的劳累,沉浸在自然之中。夕阳西下,诗人的兴致却更加高昂。最后,诗人表示愿意与山灵相约,再次来寻找这美妙的景色。 整首诗以景生情,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歌的语言流畅,韵律优美,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
创作背景
**《陪邑大夫登西岘峰》是宋朝诗人许中应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陪伴地方长官登游西岘峰的经历有关**。在登高远眺的过程中,诗人被自然景色所触动,因此产生了这首诗。同时,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与地方长官之间的交往和应酬,以及他们在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和交流。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历史文献和诗歌内容来进行分析和推断。
诗词关键字: 子规 恍若 回转
相关诗词
  • 1
    [先秦]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 2
    [唐]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 3
    [唐]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