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古诗》

上书如啜卢仝茶,直论国体宁无哗。
依然茅苇纵横斜,钟山老柏休槎牙。
呜呼时事如丝麻,食肉者口徒咿哇。
鬼蜮空含射影沙,逐客令下堪呈嗟。
识者将谓秦得邪,淳佑寝下如端嘉。
邪人刚指正人邪,时有引喙鸣灵鸦。
失脚奇祸曹罗罝,尼山草木枯无华,奄奄山鬼相揄揶。
我今束书归天涯,不惜一去惜国家。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深情和忧国忧民色彩的诗歌。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感叹。 首句“上书如啜卢仝茶,直论国体宁无哗。”,诗人通过比喻,将上书言事比作饮用卢仝茶,直言不讳地评论国事,呼吁宁静无哗。这一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敢于直言的勇气和胆识。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依然茅苇纵横斜,钟山老柏休槎牙。”,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通过比喻“时事如丝麻”,形象地展现了时事纷乱复杂的局面。 在诗中,诗人还通过对“食肉者”和“鬼蜮”等形象的刻画,揭露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表现了对权贵和奸佞的不满和愤慨。同时,通过“逐客令下堪呈嗟”一句,表达了对不公政策的不满和抗议。 在诗末,诗人通过“我今束书归天涯,不惜一去惜国家。”一句,表达了自己虽然身世漂泊,但心系国家的深情痛感。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感叹,是一首富有深情和忧国忧民色彩的佳作。
创作背景
《古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文化、社会环境和诗人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宋代重视文化,士人阶层崛起,诗歌成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同时,宋代社会也经历了不少动荡和变迁,这些都在诗人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具体到《古诗》这部作品,可能与诗人杭学士人的个人遭遇或对社会现象的感慨有关,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然而,由于具体创作背景资料的缺失,无法进一步推测。如需深入了解,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或向专业研究人员咨询。
诗词关键字: 失脚 射影 逐客
相关诗词
  • 1
    [汉]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 2
    [汉]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 3
    [汉]
    今夜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常苦辛。
杭学士人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