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家》
木落秋满山,窗虚夜凉集。 风吹海月生,露洗苔衣湿。 野客爱清泠,长瓢暝中汲。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写秋天夜景的诗,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而凄美的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整体而言,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色,通过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寂静、落寞和清新之美。诗中的语言流畅,意境深远,让人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其次,从诗句来看,“木落秋满山,窗虚夜凉集。”描绘了秋天的落叶飘落,满山遍野都是秋意,同时窗户敞开,夜晚的凉意渐渐袭来。这里通过“木落”和“窗虚”两个形象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氛围和夜晚的寂静。
“风吹海月生,露洗苔衣湿。”这两句则表现了海风吹起,月亮升起,露水打湿了青苔的景象。这里的意象非常生动,海风、月亮和露水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味和美丽。
最后两句“野客爱清泠,长瓢暝中汲。”描述了野外的客人喜欢这清凉的夜晚,用长瓢在夜色中取水。这里的“野客”和“长瓢”形象生动,表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自然、清新的生活情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夜晚的景色和情境,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寂静,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创作背景
《宿山家》是元代诗人甘复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从诗题《宿山家》可以看出,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在山间住宿的体验。因此,诗人可能对自然山水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热爱,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其次,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化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甘复在诗中可能通过对山间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平静、和谐生活的向往,或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反思。
最后,甘复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也可能对《宿山家》的创作产生了影响。诗人的个人经历、对自然的观察以及内心的情感,都可能在这首诗中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宿山家》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元代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化以及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等因素有关。
相关诗词
-
僧房秋雨歇,愁卧夜更深。
欹枕闻鸿雁,回灯见竹林。
归萤入草尽,落月映窗沉。
拭泪无人觉,长谣向壁阴。
-
蛟门南去鸟,此地望迢迢。
积湿侵幡黑,生寒入梦飘。
见灯归舶夜,闻偈解衣朝。
土植皆为药,山枝不满樵。
暗光珠母从,秋影石花消。
拟候槎回汉,宁甘客老逊。
却寻徐福岛,因问秦皇桥。
於彼看日出,羽旌焉可招。
-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