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来送师归,今日迎师去。 送迎我何劳,师乃困行路。 天公将归谁尤,耗释此下土。 一水祸未忘,旱势复如许。 小民惟怨咨,惜莫知其故。 径须凭佛力,庶可回帝怒。 自怜操持约,一念寄香缕。 氤氤才上彻,云色暗窗户。 数声跳珠急,忽已忘处所。 老僧笑谓我,水旱要有数。 德非与天通,造请辄违拒。 官岂真德人,天意遽相与。 更看鞭雷公,滂沛逐飞双。 定身固如如,未始间行住。 抗走不少停,政恐尘埃污。 倾心太平日,十五一风雨。  | 
| 这是一首描绘送迎老师,同时表达对自然灾害忧虑的诗。诗人以深厚的感情,描述了人们送别老师的场景,以及天灾人祸给百姓带来的困苦。他借老僧之口,表达出对德行与天意的理解,同时也展现出对未来的期盼。 诗的开篇,“前来送师归,今日迎师去。送迎我何劳,师乃困行路。”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人们对老师的尊敬和关怀,以及老师行程的辛苦。 然后诗人转向描述天灾,“天公将归谁尤,耗释此下土。一水祸未忘,旱势复如许。”他以天灾为引子,表达出对百姓困苦生活的同情和关切。 接着,“小民惟怨咨,惜莫知其故。径须凭佛力,庶可回帝怒。”这几句诗表达了百姓对灾难的无奈和寄希望于佛力的救赎。 老僧的话语,“老僧笑谓我,水旱要有数。德非与天通,造请辄违拒。”则以哲理的方式,解释了天灾与德行之间的关系。 最后,“官岂真德人,天意遽相与。更看鞭雷公,滂沛逐飞双。定身固如如,未始间行住。抗走不少停,政恐尘埃污。倾心太平日,十五一风雨。”诗人借老僧之口,表达出对官员德行的质疑,对天意的敬畏,同时也展现出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送迎老师的场景,展示了人与自然、德行与天意的关系,同时也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