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诗律密闻高九释,倦游归老旧烟霞。 朝中半是名臣友,时寄新吟壁罩纱。 |
作品赏析
|
这首七言绝句展现出一种宁静致远、怀旧思故的情感,同时透露出诗人对仕途的淡漠和对诗友交往的珍视。
首句“诗律密闻高九释”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诗学造诣,以及对诗歌韵律的精通。“密闻”二字体现出诗人对诗歌的深入理解,“高九释”则可能指代诗人所敬仰的前贤或诗友,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次句“倦游归老旧烟霞”中,“倦游”二字透露出诗人对游历生活的疲惫,而“归老”则表达了诗人对回归故里的渴望。“旧烟霞”则可能指代诗人故乡的山水,传递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末两句“朝中半是名臣友,时寄新吟壁罩纱。”描绘了诗人在朝廷中的交际圈,其中不乏名臣良友,而诗人也会时常将新的诗作寄给这些朋友,或是题写在壁罩纱上。这既展示了诗人广泛的社交圈子,也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诗人自身经历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友情和故乡的深深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对仕途的淡漠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创作背景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是宋朝诗人张友道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朋友梵才大师返回天台有关。梵才大师是一位佛教高僧,天台是佛教圣地之一,所以他的归来具有很高的宗教意义。同时,这也可能意味着诗人与他的朋友将要分别,因此诗中可能充满了别离的情感。
对于更详细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对诗人的生平、交往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有时候,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非一目了然,需要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和历史研究才能揭示。
相关诗词
-
二月江南山水路。
李花零落春无主。
一个鱼儿无觅处。
风和雨。
玉龙生甲归天去。
-
梵译千篇广,归心一念生。
浮杯识海岸,持钵去王城。
雨彴春莓滑,香盆漏叶轻。
遥知守庵虎,先辨锡环声。
-
处处烟霞寻总遍,却来城市喜逢师。
时流见说无人在,年纪唯应有鹤知。
大药已成宁畏晚,小松初种不嫌迟。
长忧一日归天去,未授灵方遣问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