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久陪译馆清流集,吟苦霜添两颔髭。
厌驻王成思旧隐,年来却赴白云期。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思绪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久陪译馆清流集”描述了诗人在译馆(可能是诗人工作或者学习的地方)与清流(可能是指文人雅士或者知音)相聚,这种陪伴已经持续了很久。这一句营造出一种文人雅集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熟悉和习惯。 第二句“吟苦霜添两颔髭”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形象:因为苦心吟咏,两颔的胡须上已经添上了霜雪。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投入,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诗人的衰老。 第三句“厌驻王成思旧隐”中的“厌驻王成”可能是指诗人厌倦了当前的生活或者环境,“思旧隐”则表现出诗人对过去隐逸生活的怀念。这一句承上下,为最后一句的转折做了铺垫。 最后一句“年来却赴白云期”则表达了诗人近年来开始追求隐逸生活,向往白云悠悠的自然之境。这里的“白云期”象征着高洁、自由的生活理想,与前文的“清流集”相呼应,更加凸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切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诗人自身形象和生活环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
创作背景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是宋朝诗人张友道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朋友梵才大师返回天台有关。梵才大师是一位佛教高僧,他离开宋朝国都汴京(今河南开封)返回天台(今浙江天台山),可能是因为那里有他的修行道场或者是为了追寻更清净的修行环境。诗人张友道为了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不舍,创作了这首诗。 对于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查阅更多的历史资料。如果有兴趣,您可以进一步查阅宋代佛教文化、张友道的生平资料以及他与梵才大师的关系等,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诗词关键字: 清流 年来
相关诗词
  • 1
    [唐]
    二月江南山水路。
    李花零落春无主。
    一个鱼儿无觅处。
    风和雨。
    玉龙生甲归天去。
  • 2
    [宋]
    梵译千篇广,归心一念生。
    浮杯识海岸,持钵去王城。
    雨彴春莓滑,香盆漏叶轻。
    遥知守庵虎,先辨锡环声。
  • 3
    [唐]
    处处烟霞寻总遍,却来城市喜逢师。
    时流见说无人在,年纪唯应有鹤知。
    大药已成宁畏晚,小松初种不嫌迟。
    长忧一日归天去,未授灵方遣问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