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献浙东廉访辞召》
野性歌三乐,皇恩出九重。 那烦紫宸命,远下白云峰。 多愧书传鹤,深惭纸画龙。 将何佐明主,甘老在岩松。 |
作品赏析
|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隐逸山林、不受世俗纷扰的情趣。诗人通过野性、皇恩、紫宸命、白云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远、超脱的意境,表现出对自然与自由的热爱。
其次,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例如,“野性歌三乐”一句,通过“野性”和“歌”的结合,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自然中的放歌形态;“皇恩出九重”一句,则通过“皇恩”与“九重”的比喻,展示了皇权的威严和崇高。
再次,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明主的渴望。诗句“将何佐明主,甘老在岩松”表现出诗人虽然热爱山林生活,但内心深处仍希望能有机会辅佐明君,为国效力。
最后,从风格上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开阔,表现出诗人高超的诗艺和对自然的深厚感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热爱,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明主的渴望和内心的矛盾。
|
创作背景
《言志献浙东廉访辞召》是唐朝诗人徐灵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社会环境和徐灵府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文化繁荣,诗歌作为当时的主要文学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徐灵府作为唐朝的诗人,受到了这种文化环境的熏陶。
此外,唐朝的官员制度也对徐灵府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唐朝实行科举制度,使得许多有才华的人能够得到官职,为国家效力。徐灵府作为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也希望通过科举入仕,为国家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言志献浙东廉访辞召》的创作背景是唐朝的文化繁荣和官员制度,以及徐灵府个人的才华和抱负。这首诗表达了徐灵府对清廉官员的赞美,也展示了他自己的才华和理想。
相关诗词
-
临岐终日自裴回,干我茅斋半亩苔。
山上乱云随手变,浙东飞雨过江来。
一元和气归中正,百怪苍渊起蛰雷。
千里稻花应秀色,酒樽风月醉亭台。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一出五六月,往返三千里。
信脚踢得着,信手提得起。
不曾轻示人,深藏怀袖里。
归来普主请大众做个入门欢,是什么浙东山浙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