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
拂尘开素匣,有客独伤时。 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 寒泉出涧涩,老桧倚风悲。 纵有来听者,谁堪继子期。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表达孤独、知音难觅的诗。
首联“拂尘开素匣,有客独伤时。”通过“拂尘”和“开素匣”的动作,引出一个“独伤时”的“客”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悲伤。
颔联“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用“古调”和“正声”比喻自己的诗歌和言论,表达了诗人曲高和寡,不被世俗所理解的苦闷。
颈联“寒泉出涧涩,老桧倚风悲。”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孤独、悲凉的氛围。“寒泉出涧涩”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郁,“老桧倚风悲”则通过老桧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在风中独立、无人理解的悲伤。
尾联“纵有来听者,谁堪继子期。”通过“纵有来听者”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而“谁堪继子期”则进一步强调了知音难觅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通过孤独、悲伤的氛围和知音难觅的主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感人的艺术性。
|
创作背景
**《听琴》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以及诗人王元自身的经历有关**。宋代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受到尊重,诗词成为当时流行的艺术形式。同时,随着理学的兴起,人们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和性情的陶冶。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乐器,被赋予了很高的文化内涵,成为文人雅士表达情感、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载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元创作了《听琴》一诗。他在诗中通过描绘听琴的场景,表达了对音乐的感受,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
-
老怀清净化,乞去守洵阳。
废井人应满,空林虎自藏。
迸泉疏石窦,残雨发椒香。
山缺通巴峡,江流带楚樯。
忧农生野思,祷庙结云装。
覆局松移影,听琴月堕光。
鸟鸣开郡印,僧去置禅床。
罢贡金休凿,凌寒笋更长。
退公披鹤氅,高步隔鹓行。
相见朱门内,麾幢拂曙霜。
-
潇洒纶巾,风流野服,红尘外身。
向南窗听雨,澜翻墨客,北亭恋月,笔走诗神。
倚竹听琴,逢花倒榼,更得放晴游冠春。
清闲好,算东洲人物,难得如君。
华堂瑞气如云。
西风到帘帷才一分。
喜星桥鹊语,佳传依旧,缑山鹤舞,仙样翻新。
箫玉香中,烛花影里,听取捧觞低祝人。
千千岁,看功名事业,都在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