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府试中元观道流步虚》

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静,中元夜景清。
星辰朝帝处,鸾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倘赐刀圭药,还成不死名。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宁静的仙境,充满了清雅、静谧的氛围。让我们逐句进行赏析: 首联“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玄都指的是道教中的神秘之都,秘箓则是神秘的天书。白石礼先生,这里的白石可能指的是仙境中的一种景象,而先生则可能是对一位仙人的尊称。这两句大致描绘了一个仙境的神秘氛围,同时展示了对仙人的尊敬。 颔联“上界秋光静,中元夜景清”,上界指的是天上的世界,中元夜则是道教中的一个特殊时刻。这两句描绘了天上的宁静秋色和道教特殊时刻的清晰夜景。 颈联“星辰朝帝处,鸾鹤步虚声”,星辰朝帝处描绘了星星向着天帝所在的地方聚集的景象,鸾鹤步虚声则描绘了鸾鹤在虚空中行走的声音。这两句进一步增强了仙境的神秘氛围。 接下来是“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玉洞中的花长时间地开放,珠宫中的月亮特别明亮。这两句以鲜明的意象描绘了仙境的美景。 然后是“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扫坛使得天地变得更加肃静,投简令鬼神感到惊恐。这两句描绘了仙境中的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尾联“倘赐刀圭药,还成不死名”,倘若能够得到一刀圭的仙药,就能够获得不死的名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死的向往,也体现了道教的思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死的向往和对于仙人的尊敬。
创作背景
《府试中元观道流步虚》是唐朝诗人殷尧恭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中元节(道教节日,也称为“鬼节”)时观看道士步虚(一种道教仪式)的场景。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道教文化的影响:唐朝时期,道教在中国的影响很大,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道教文化的熏陶。殷尧恭本人也可能对道教文化有所研究,因此会在中元节这样的道教节日里写下这样的诗。 2. 节日氛围的感染:中元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人们会进行各种仪式来缅怀先人,敬畏鬼神。在这样的氛围下,殷尧恭可能被道士步虚的神秘和庄重所吸引,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3. 对道士步虚的好奇:步虚是道教的一种仪式,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比较神秘。殷尧恭可能对这种仪式感到好奇,于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道教文化、中元节的节日氛围,以及诗人对道士步虚的好奇心理等因素有关。
诗词关键字: 秋光 上界 鬼神
相关诗词
  • 1
    [元]
    千匝迷绳不自由。
    区区分外苦追求。
    心中元本无烦恼,闹处先争要出头。
    增我相,替人愁。
    功名未了鬓先秋。
    莫防风激游丝断,撒手归空万事
  • 2
    [元]
    山侗昔日,忒*暮故。
    肯替儿孙死去。
    正受艰难,忽尔风仙救度。
    提出迷津海,到长生、彼岸回顾。
    方知得,在前时事错,养家冤苦。
    或问乡中顾。
    方知得,在前时事错,养家冤苦。
    或问乡中俗里,先号*,而后恣意歌舞。
    乐道声音笑貌,有似愚鲁。
    此者傍人怎晓,我咱知、就中元素。
    神光灿,处无为玄妙,出自师父。
  • 3
    [宋]
    世不乏季子,藉甚有休声。
    芝兰挺秀庭砌,广厦万间新。
    胸次金天爽豁,风骨玉堂清彻,才器更轮囷。
    劲节九秋干,和气万家春。
    过中元,才两日,是生辰。
    瓣香西上,都向此夕颂殷勤。
    自有阴功天佑,合享人间长寿,不独我知君。
    从此见今日,丹桂伴灵椿。
殷尧恭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