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齐山僧舍》

竹密通幽境,横桥逐涧斜。
阴崖耸珪壁,古蔓引龙蛇。
寺僻虚僧磬,亭荒足兔罝。
紫微今不见,著意采黄花。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古朴的自然环境,充满了清幽、静谧的氛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禅意的世界。 首联“竹密通幽境,横桥逐涧斜。”描绘了竹林茂密,通往幽静的境地,横桥跨越山涧,斜卧其间。这一联通过“竹密”、“幽境”等词汇,营造出一种静谧、古朴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 颔联“阴崖耸珪壁,古蔓引龙蛇。”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崖高耸,仿佛玉壁一般,古老的藤蔓缠绕其间,如同龙蛇盘旋。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比喻,将山崖和藤蔓形容得更加生动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古老的气息。 颈联“寺僻虚僧磬,亭荒足兔罝。”则表现了寺庙偏僻寂静,只有僧人的磬声回荡其间,亭子荒芜,兔子和猎网随处可见。这一联通过“僻”、“虚”、“荒”等词汇,营造出一种荒凉、寂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肃穆的美感。 尾联“紫微今不见,著意采黄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紫薇星已经不见,只能专心致志地采摘黄花的感慨。这一联通过“紫微今不见”的语句,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惆怅的情感,而“著意采黄花”则表现了诗人在失落中寻找美好的事物,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幽静、古朴、神秘、荒凉、孤独、失落、积极向上的美感。
创作背景
《齐山僧舍》是宋朝诗人王巩的诗作。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社会环境: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佛教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僧侣们的生活以及寺庙的建筑和环境,往往成为诗人们描绘和歌咏的对象。 2. 自然环境:齐山的地貌、景色可能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感触,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 3. 个人经历:王巩本人可能曾经游览齐山,或者在齐山的僧舍中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因此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感受。 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包括诗人的生平、当时的社会环境等。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诗词关键字: 幽境 龙蛇 不见
相关诗词
  • 1
    [唐]
    官闲马病客深秋,肯学张衡咏四愁。
    红叶寺多诗景致,白衣人尽酒交游。
    依违讽刺因行得,淡泊供需不在求。
    好与高阳结吟社,况无名迹达珠旒。
  • 2
    [清]
    李渤读书处,乃在栖贤谷。
    何年作招提,来寻惬幽独。
    僧舍如蜂房,高下傅山麓。
    云来汉阳峰,时就檐下宿。
    古寺无所有,修竹间乔木。
    野衲喜客来。
    欣然设茗粥。
    便欲置草堂,岩栖于此卜。
  • 3
    [宋]
    因病不举酒,况当朱明天。
    客至但茗椀,谈诗复谈禅。
    甘寒百尺井,旧日陆子泉。
    安得僧舍雪,霏微湿茶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